正文

第十二章 收復失地(1)

曹操 作者:伊沙


陶謙這個老不死的,死了!

其死訊從徐州傳來,令我驚喜交加,真乃蒼天有眼!老匹夫與我父母遇害不能說有關,但也不能說無關!他至死沒有給我一個令人信服的交代!如此喜訊從天而降,我本該欣喜若狂才對,但另一條同時抵達的消息卻令我十分不爽:陶謙一死,劉備繼任徐州牧!這個偽君子,聽說還推三阻四,好不虛偽!我大動干戈,未能親手報此血海深仇,老窩反叫他人端了,落得個無家可歸的尷尬境地。他好人做盡,不費半箭之功,卻坐擁徐州,叫人能不生氣?還有便是,他竟敢與我仇人站在一起,公然與我作對!我越想越生氣,越想越不平,終于壓不住火,咆哮著下令道:“全軍作好戰(zhàn)斗準備,克日兵發(fā)徐州!”

荀彧聞令進諫曰:“主公冷靜,萬萬不可!昔日高祖保關中,光武據(jù)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必要有其根據(jù)地,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終成大業(yè)。主公原本首事兗州,且河、濟乃天下之要地也,是亦昔日之關中、河內也。今欲攻打徐州,多留兵則不足用,少留兵則呂布乘虛而入,是無兗州矣!若徐州不克,主公安所歸乎?無家可歸矣!今陶謙雖死,繼有劉備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備,必助備死戰(zhàn),取之談何容易?主公棄兗州而取徐州,是棄大而就小,舍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愿深思熟慮而行之!”

荀彧之諫來得正是時候,我不聽人勸剛剛吃過大虧,正有從善如流的好態(tài)度,便與之推心置腹道:“我欲攻打徐州,也并非是出于意氣用事,圖報私仇之快爾。眼下蝗蟲肆虐,糧食奇缺,軍士在此坐吃山空,長此以往終非良策。我以為與其在此坐以待斃,不如出外攻城略地?!?/p>

“主公想法無錯,錯就錯在不該選攻徐州?!避鲝叩降貓D前繼續(xù)道 ,“主公,請朝東看—我可進兵東略陳地,讓部隊到汝南、潁川就食。黃巾余黨何儀、黃劭這幫家伙,積多年之劫掠,藏有大量金帛糧食,破此等蟊賊易,還是破呂布、劉備易?不言而喻,破而取其糧,以養(yǎng)三軍,朝廷喜,百姓悅,乃順天之事,何樂而不為?”

我聽罷由衷大笑道:“我得荀彧,必得江山!”

于是乎,我將夏侯惇、曹仁兩將留下看家,親帥大軍攻入陳地,然后是汝南、潁川。何儀、黃劭果然蟊賊,人數(shù)雖眾,但不經(jīng)打,沒費多大周折,便生擒何、黃,并將其斬首,剿殺、俘虜眾多賊兵,奪其金帛糧食無數(shù),比想象中還要多。如果說這些戰(zhàn)果尚在算計之中,那么除此之外還有意外收獲—許褚率部歸降,我軍又添一員猛將!

大軍班師回營,夏侯惇、曹仁來見,告知近日細作打探到的消息:駐守兗州的薛蘭、李封那邊,士兵缺糧,饑餓難耐,外出擄掠,城中空虛。聞聽此訊,心中竊喜,當即決定:不回營了,刀不入鞘,馬不停蹄,日夜兼程,直接殺奔兗州!此舉果然出其不意,薛蘭、李封率城內不足之兵倉促出城迎戰(zhàn)。

“主公!”許褚于陣前下馬單膝跪地拱手拜道,“末將剛剛投來,寸功未立,即深得主公賞識,拜為都尉,許褚感激涕零,愿效犬馬之勞,請準末將取此二人首級,給主公補上一份見面禮!”

我聞聽此言大喜,堅信自己沒有看錯人,遂下令道:“許褚聽令,準你出戰(zhàn),直取李封!李典聽令,直取薛蘭!呂虔聽令,負責策應。”

話音未落,許褚已飛身上馬,沖殺出去,直奔李封一側……

李封見狀,使戟拍馬來戰(zhàn)。

兩人交馬,不過才兩個回合,許褚已將李封斬于馬下,斬其首級,帶回陣中。

我軍一片歡騰。

“此子大將也!”我心下贊嘆道。

薛蘭見狀,調轉馬頭,打馬回陣,于吊橋邊被從側翼發(fā)起進攻的李典截住,無法回城,欲領其兵朝巨野方向逃去,正被飛馬趕到的呂虔一箭射死,翻落馬下,士兵潰散而逃,我率兵向前將其掩殺。

隨即殺入城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