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邀請過即將迎來三十歲的小說家權莉給我寫一篇關于“人到三十歲”的散文。年少的權莉獨自離家出走,在狹小的房間里創(chuàng)作,年僅二十五歲就成功地成為了著名小說家。經歷過這種人生的她,到底是怎么看待三十歲呢?對此我好奇不已。在文中她寫道:“人一旦到了二十九歲,像CryingNut《跑 馬》這種風格的歌就離自己慢慢地遠去,轉而開始聽《三十歲左右》這種悲傷風格的歌。”最后她還寫道:“二十幾歲就像春天,富有活力,多姿多彩;有時一想到火熱的二十幾歲就這么一去不返,不禁黯然神傷。不過春天過去還會有夏天,至少夏天可不會像春天走得那樣快,或許這是給我們心靈最大的安慰吧。”原來對于二十五歲就成名的小說家權莉來說,三十也不是一個能輕松面對的年紀。
一位長輩對我說:“夢想絕對不會主動離開人,只有人會主動放棄夢想。”這個長輩在三十三歲的一個秋天清晨,突然成了詩人。本以為會安分過完一生的三十二歲大學師妹,突然放棄了穩(wěn)定的工作決定去瑞典留學,那一刻她感慨地說“終于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了”,如今她已經邁入了四十歲,她人生的分割點不再定格在三十歲,因為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本以為到了三十歲一切都會結束,卻因為夢想發(fā)生了逆轉。有些人會在三十五歲,有些人會在四十歲時實現夢想。看到一個個在不同年紀實現夢想的人,如今我不再給自己設限,女人不是到了三十,就會結束一切,三十不再是終點,也可以成為人生多種可能的起點。
對瞬間進入三十歲的我而言,三十歲不是夢想終結的年紀,三十歲不是結束一切的年紀。既然三十歲已經來了,就準備好心態(tài)迎接。三十歲之后,女人反而因為成熟變得淡定?,F在的我正在等待突然來臨的三十九歲,而且這種等待不驕不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