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經驗,都讓我恍惚遺落自己究竟身在何處的答案。這是臺灣嗎?一直到念完大學,我所認識的臺灣,沒有這樣的東西。騎車在山路上左轉右拐,我忍不住想:那么,臺灣到底還有多少這樣不同的,無法想象、不可思議的地方呢?如果我原先認識的臺灣,無法涵蓋這樣的經驗,那要如何我才真正能了解臺灣,有點把握呢?
風呼呼地吹過,時而蕭蕭,時而颯颯,時而嘩嘩,我心底浮出了一個念頭:我應該繼續(xù)這樣騎下去,一個人一部機車,一直騎下去,騎到臺灣的每一個角落,去看看到底都有些什么樣的人,活在臺灣呢?
突然之間,本來如此理所當然的臺灣,我生長的地方,變得如此陌生。顯然我真正知道的,不是臺灣,而是恰巧我熟悉、我到過的幾個地方,臺北、花蓮,頂多加一點宜蘭、臺中,如此而已。雖然臺灣大不到哪里去,但比起來,臺灣還是比我熟悉、我到過的地方,大得多了。
回到營區(qū),睡不著時,我甚至還認真算了,一個人一部車,一天走兩個鄉(xiāng)鎮(zhèn),那么大約半年時間可以走得完全臺灣。我甚至開始想象,每一天換一家簡陋的旅店,一個月穿破一件運動衫,兩個月?lián)Q一條牛仔褲。頂著烈日風雨,半年之后,我的皮膚將會粗黑到照相底片都很難感光的地步吧!
那么,我就能夠真正看到臺灣,真正了解臺灣。各種臺灣人的各種臺灣生活,我也才能夠精確地判斷:究竟臺灣是大還是?。?/p>
那一年,我二十四歲。做了詳細的路線規(guī)劃,要去專心看看臺灣??上б煌宋榛氐脚_北,我沒有了機車,也快速失去了當時違禁偷偷騎車的強烈動機。兩個多月后,我離臺到美國留學,心底一直疙瘩著:我畢竟還不明白臺灣,我的家鄉(xiāng),究竟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