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河礦的生產(chǎn)進入了良性軌道,壓抑在人們心頭的悲觀情緒一掃而光。
緊接著平崗礦二水平會戰(zhàn)告捷。平崗礦一水平已經(jīng)采完,二水平掘進了8年仍然不能投入使用。為了確保會戰(zhàn)的勝利,趙文林不僅派一名副局長在現(xiàn)場蹲點,讓礦長、書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就地辭職,而且還制定了一條嚴厲的紀律——不管是誰,只要影響了工程進度都要給予處罰。
建井處在開掘井下煤倉時,炸斷了運輸皮帶,導致運輸中斷。趙文林撤了負責施工的副處長的職務,給處長降級處分。
又一個奇跡出現(xiàn)了,拖了8年沒有完成的工程,經(jīng)過40天的艱苦奮戰(zhàn),畫上了句號。
緊接著,東海煤礦的會戰(zhàn)取得了勝利,他們用7個月的時間,打開了一個新的工作面……
枯木抽芽,它激活了原野的希望,預示著一個春天的來臨……籠罩在雞西礦區(qū)的悲觀情緒飄散了,支持破產(chǎn)、倒閉的聲音聽不到了,渙散的現(xiàn)象不見了。出現(xiàn)了產(chǎn)量上升,外銷增加,虧損下降的可喜局面……
2001年,雞西礦務局大井產(chǎn)量740萬噸,比上年增產(chǎn)128萬噸,增收1.9億元,減虧1.5億元,百萬噸死亡率低于省下達的安全控制指標,職工的工資不僅能按月發(fā)放,而且工資額度比2000年凈增4000多萬元,雞西礦業(yè)(集團)公司(2001年,雞西礦務局改制為雞西礦業(yè)(集團)公司,趙文林改任總經(jīng)理)走出了低迷。
為了改變礦務局多年形成的辦事大手大腳、喜歡擺大架子、追求大場面、不精打細算、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趙文林提出不僅要開源,而且要節(jié)流,要樹立節(jié)約就是金錢的觀念。一次,在一個煤礦開現(xiàn)場會時,他看見巷道里鋪了一層黃沙,就嚴肅地對礦黨委書記說:“這沙子的成本可不低啊,如果從井上運下來,比煤還值錢啊!”
趙文林每次乘罐籠下井,都要等人上齊了才提升。他說,如果罐籠達不到滿負荷就提升,把電費和設備折舊費都加起來,坐罐籠就和乘飛機的成本差不多了。
趙文林提出:“企業(yè)的死活在機制,企業(yè)的好壞在干部,企業(yè)的成敗在管理。”2002年初,他又推行了三大改革措施,一是改革銷售體制,增強市場競爭力;二是改革物資供應體制,集團公司的采購成本下降了30%;三是深化全額承包機制,買煤、買道、買質量、買安全,實行市場化運作,使生產(chǎn)小班當日出多少煤,進多少米,掙多少錢當日就知道,工程質量不合格,有事故都要用錢來算賬……
2002年1月—5月,比上年同期多銷煤59萬噸,多回款1.34億元。由于加強了管理,1月—5月,結算拒付630.1萬元,比上年同期降低1203.3萬元;結算盈噸8344噸,多盈噸23162噸……
雞西礦業(yè)(集團)公司——這一“泰坦尼克”漸漸駛出低迷,迎來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