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口罩與書屋背后的紅色傳奇(3)

見證共和國往事 作者:余瑋 吳志菲


北京醫(yī)院的前身是北平有名的四大醫(yī)院之一“德國醫(yī)院”,創(chuàng)立于1905年。解放后,北京醫(yī)院加強了技術力量,承擔起中央機關、各部委領導人員的醫(yī)務保健任務,并新建了門診部。1950年2月,北京醫(yī)院門診部落成時,中央軍委衛(wèi)生部副部長傅連暲找到王鶴濱,請他幫忙請毛澤東為北京醫(yī)院題個匾,并將準備好的一張宣紙交到王鶴濱的手中。

王鶴濱欣然接受下這項任務,拿著宣紙回到中南海,徑直走進菊香書屋。正在伏案工作的毛澤東見王鶴濱站在辦公桌旁等待,就放下手中的工作,問他有什么事。聽說是為北京醫(yī)院題寫匾額,毛澤東爽快地答應了。

毛澤東站了起來,把正在看的文件推向一側(cè),然后把宣紙鋪在桌面上,把四尺生宣紙橫著用紙刀裁成三等份。這時,王鶴濱忙著把寫字臺上的銅墨盒蓋子打開、放好。毛澤東從筆架上抽出一支兼毫毛筆,蘸飽墨汁,用目光在紙面上掃視了一遍,略端詳了片刻,凝神定慮之后,大筆凌空而下,揮灑出雄渾而遒勁瀟灑的“北京醫(yī)院”四個大字。

很快被截開的三張紙都寫上了“北京醫(yī)院”四個字,毛澤東把三張字展開在寫字臺上,對比了一下:“就拿這兩張去吧!由他們選一張用。”王鶴濱急忙接過這兩張,等字跡完全晾干后才卷起來,另一張“在主席的手中被揉成了一團,投進了廢紙簍中”。

王鶴濱興沖沖地走出辦公室,甚至忘記了幫助整理桌面、把用過的毛筆洗一洗。北京醫(yī)院院長周澤昭看到王鶴濱送來的主席墨寶,高興壞了:“謝謝你,王醫(yī)生。這是毛主席對我們北京醫(yī)院全體職工的鼓舞,請你轉(zhuǎn)達我們對毛主席的敬意和謝忱,我們馬上把匾做好!”

王鶴濱晚年也愛上了書法,且不少書畫作品在一些大展中獲獎。王鶴濱說,毛澤東學習過歷代書法大家,又好像沒有專門師從過哪位書法大家,而是博采眾長,融于筆下“化為我用”。他認為,在新中國誕生之前,毛澤東的書法風格是剛以達志為主,顯得雄強剛健,洋溢著陽剛之美;新中國誕生之后,則向外柔內(nèi)剛、柔以抒情的方向發(fā)展。“主席最高的書法藝術成就,應該是他的行草?!?/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