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真相(1)

見證共和國往事 作者:余瑋 吳志菲


要了解撥亂反正的起步,了解改革開放的發(fā)端,都必然要了解那場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這場轟轟烈烈的大討論就拉開了大幕,直到三中全會以后才結束。沈寶祥說,胡耀邦是這場大討論的發(fā)動者和組織者,鄧小平是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最高領導者。這場大討論涉及范圍之廣、層次之高、斗爭之激烈、影響之深遠,在當代國史、黨史中堪稱重大事件??梢哉f,《理論動態(tài)》是這場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中最忠誠的先行者、拓荒者。

1977年10月初,中央黨校開學典禮前夕,胡耀邦找沈寶祥去他的辦公室,談一篇文稿的修改問題。談完之后,沈寶祥起身要走,胡耀邦突然說:“老沈,坐一下嘛!”沈寶祥就同胡耀邦一起坐在沙發(fā)上,這時胡耀邦說:“開學的事都準備好了,幾個講話稿都搞好了;葉帥的講話稿叫他們幾個搞的,不行,后來索性我親自搞了一下。我的講話稿中講了我們黨的六十歲左右,四十歲左右,二三十歲左右的三代干部?!闭f完,他忽地從沙發(fā)上站起來,一邊踱步,一邊背誦他講話稿中的這一段。背完,胡耀邦突然轉過頭問:“怎么樣?”沈寶祥回答:“很好!”

兩三天后,即10月9日下午,中央黨校隆重舉行復校的開學典禮。這一天,天氣晴朗,秋高氣爽,金色的陽光灑滿黨校大院,中央黨校呈現(xiàn)出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兼任校長的華國鋒和葉劍英、鄧小平等中央主要領導人,先在禮堂前廣場分別同學員和教工人員合影,然后進入禮堂。

華國鋒講話后,葉劍英在講話中希望黨校的同志,來黨校學習的同志,都來用心研究我們黨的歷史,特別是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線斗爭的歷史。沈寶祥接受采訪時說:“所謂‘三次路線斗爭’是指:‘文革’開始首先打倒劉少奇、鄧小平,稱之為第九次路線斗爭;1970年、1971年反對陳伯達、林彪稱之為第十次路線斗爭;1976年粉碎‘四人幫’稱之為第十一次路線斗爭。這實際上是黨中央要求中央黨校總結十年‘文革’,這是一項十分復雜、敏感而艱巨的政治任務?!?/p>

主持中央黨校工作的胡耀邦對此項任務十分重視,又很慎重。他布置黨史教研室和黨建教研室合作,先搞出一個實施方案。然后,又召開中央黨校黨委會議進行討論,那是1977年12月2日。在這個會議上,胡耀邦明確提出,這十幾年的歷史,不要根據(jù)哪個文件、哪個同志講話,要看實踐,通過實踐來檢驗分析。沈寶祥回憶說,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馮文彬在總結時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樣的話。

接著,胡耀邦讓吳江牽頭起草一個指導文件。在胡耀邦具體指導下寫成的這個文件在“怎樣進行研究”部分提出:第一,應當完整地準確地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的精神實質(zhì),來進行研究。第二,應當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辨別路線是非的標準,實事求是地進行研究。

在1978年4月,中央黨校組織全校八百名學員利用十天的時間進行學習討論。從沈寶祥查找到的部分討論記錄看,討論很熱烈,這個學習討論實際上是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醞釀,也是徹底否定“文革”的開端,是一個大膽而意義重大深遠的舉措。討論中,學員對真理的標準也有不同的理解。依據(jù)學員討論的情況,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主任吳江決定撰寫文章,進一步闡述真理標準問題,題目確定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理論研究室的孫長江承擔撰寫任務。很快,孫長江寫出了初稿。正在這時,光明日報社送來南京大學哲學系教師胡福明的文稿,要求幫助“審改”。沈寶祥說,吳江布置孫長江,將兩個文稿捏在一起,但強調(diào)題目還是用原來的。沈寶祥說,盡管光明日報社的同志強調(diào)只是要求修改,但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是按照原定部署撰寫和發(fā)表文章,而不是偶然地為光明日報社修改一篇文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