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府上的通訊兵
眾人合:嗨么咿呀嗨,原是府上的通訊兵。
這時“探馬”吆喝一聲,翻身上馬,快馬一鞭,騎馬來到第一道彩門,俗稱“頂馬”。等著客隊秧歌隊一路扭來,并將“日照”、“月照”、“虎頭牌”、“鐮刀”、“斧頭”一一擺在彩門邊。這時,客隊傘頭又唱一首歌——
紅棗出在黃河畔
綠色食品屬天然
年年收入上千萬
人人都叫它金蛋蛋
眾人合:咳么咿呀咳——
人人都叫它金蛋蛋。
主隊的驛丞官現(xiàn)身了。但見他頭戴烏紗帽,反穿羊皮襖,手執(zhí)鷹扇,由兩個裝扮成兵丁的人用一條舊木板抬著,左右還站著四個喝彩的儀仗,十分搞笑。其意圖是擾亂對方傘頭的思路。他唱道——
正在府中觀公文
忽聽城外叫喊聲
來到城門觀分明
城外來了什么人?
眾臣喊:來了秧歌隊了!
這時,主隊傘頭以猛虎下山之勢率秧歌隊一溜小跑來到彩門前。他先是以手舉的傘向客隊傘頭降低三下,代表行三個鞠躬禮。打彩門這就正式開始了。
客隊先送上問候秧歌:
送舊歲,迎新年
彩門前今天來相見
伸出個手行上禮
情勝桃園結兄弟
眾人合:嗨么咿呀嗨,情勝桃園結兄弟。
主隊也不客氣,直接提問,切入正題——
什么起義反河南
什么人定計燒戰(zhàn)船
什么人雪夜上梁山
什么人斷清潘楊案
客隊傘頭隨口唱道:
李自成起兵反河南
諸葛亮定計燒戰(zhàn)船
林沖雪夜上梁山
寇準斷清潘楊案
第一道彩門這就算過了,難的是第二道彩門。主隊傘頭開始打起了謎語與客隊傘頭對唱——
主隊:天下他是第一家
出門首先要帶它
一家三代他最小
木家生下一個子
客隊:打傘先生你來聽
這個秧歌我辨清
百家姓上前四名
趙錢孫李都記清
主隊:小將羅成扶唐王
月下行軍楊六郎
走遍天下劉玄德
趙匡胤千里送京娘
(謎底為繁體字:趙)
客隊:口念真經是唐僧
耳聽佛法是善人
王后生下真天子
圣人生在魯國城
(謎底為繁體字:圣)
第二道彩門過關了。主、客兩支隊伍來到第三道門。主隊傘頭唱道——
過了一道門呀又一道彩,再唱個秧歌呀你對來。
你曉得揚州城幾十幾道街?幾道長呀嘛幾道短?
幾道格溜么幾道彎?幾道直通南京城?
幾道又通鼓樓街?鼓樓街賣的什么貨呀?
什么人家的門上掛金牌?
客隊答道:
過了一道門呀又一道彩,二一番的秧歌呀我對來。
我曉得揚州城九十九道街,九道長呀么九道短。
九道格溜么九道彎,九道直通南京城,
九道又通鼓樓街。鼓樓街賣的是拉雜貨呀么,
萬歲爺家門前掛著金牌。
主隊傘頭基本滿意,第三道彩門這就放行了。只是還有一個程序,就是詢問客隊總共來了多少人,以便主隊安排食宿。所以也是以對唱的形式一問一答——主隊:叫一聲貴客兩耳聽,秧歌隊來了多少人?
男女比例都報清,安排食宿把飯請。
客隊: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加六減去一十七,三分之一是女的。
最后這個報人數(shù)的秧歌唱完,打彩門這個“入城”儀式才算完畢。兩支秧歌隊就要合起來走成編蒜辮的隊列。傘頭通常回“公館”(通常是窯洞)休息。
(二)
接下來是踢場子表演。踢場子是融舞蹈性、節(jié)奏性、技巧性和表演性于一體的民間舞蹈形式。男角稱“挎鼓子”,一身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中的武生打扮。身穿黑色緊身衣,下身穿黑色燈籠褲。扎大帶,腳穿快靴。頭扎英雄結,戴一頂草帽圈。手拿彩綢扇。女角稱“包頭”或“旦角”,穿大襟彩服、彩褲和百褶裙,腳穿紅繡鞋。一手執(zhí)彩扇,一手執(zhí)彩綢。高英向張慧能講解道:這踢場子除了用鑼鼓和嗩吶伴奏外,還用“干鼓”或“爆鼓”,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敲邊鼓。你聽,它的節(jié)奏多么鮮明,變化萬端?,F(xiàn)在的鼓點是“長流水”、“鳳凰三點頭”;嗩吶吹的曲牌是“大擺隊”、“得勝回營”。張慧能一邊欣賞著踢場子表演,一邊聽高英講解,覺得越看越有門道。高英說,“包頭”以跑圓場為主,要求輕盈歡快,活潑流暢。你看她們的舞蹈動作——擺裙步;抱扇步;抖扇步;翻扇步;撲面照鏡;偷看遮面;轉身芙蓉花。你再看這個動作,叫“跌軟腰”,這需要有童子功才能完成。咱駝城只有幾個人能做到,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張慧能感嘆道:是啊,這就有點像雜技和柔術的表演了。男角也就是“挎鼓子”的表演動作剛健有力,灑脫大方,似乎有點中華武術表演的味道。你看那舞蹈動作——跪步轉扇;金雞獨立;金猴拜佛;馬步龍爪;跺步抓鳳;掃堂打地;鳳凰展翅。一個年輕的后生在表演打“飛腳”,就是打“旋子”。一口氣竟然打了20個旋子,贏得廣場觀眾滿堂彩。幾個婆姨在打探這個后生的家世,似乎要把女兒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