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盯著林健康等人,繼續(xù)道:“‘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里的這句話,還有印象嗎?現(xiàn)在是打基礎階段,希望大家少議論,多看書,切忌把讀書報告做成讀后感,更不要寫成抒情散文。”
為了引起注意,導師輕拍扶手:“還有一件事,要特別提醒大家:寫文章要遵守學術規(guī)范,引文一定要出注,寫清楚原作者的姓名、書名、出版時間、版本和頁碼。我去美國,人家美國教授見了我就說,你們中國人不得了,什么都是你們發(fā)明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導師目光如炬,“原來,有人引了外國學者的觀點,卻不寫明出處,好像是自己破天荒的發(fā)現(xiàn),這類行為屬于抄襲!今天的讀書報告,只有中村寫了參考書目和注釋。以前的老師沒有教過你們怎么寫文章,那是老師的過錯,既往不咎。今天,跟大家說清楚,下次就不允許再犯錯誤!”
林健康手腳冰冷,埋頭機械地把導師的話記在筆記本上。三節(jié)課一下子就過去了,導師對林健康說:“你等一下走。”
導師不急不忙收拾紙張書籍,其他三個人陸續(xù)出門。導師點燃一支煙,靠到椅背上,問:“你原先不是讀歷史的,對嗎?”
林健康垂頭喪氣回答:“對,我來參加口試的時候就告訴過您了。”
導師說:“唔,我記得。你做過文學史的研究嗎?”
林健康說:“……寫過一篇討論黃遵憲詩歌成就的論文。”
導師問:“是嗎?怎么討論的?”
林健康答:“……選了幾十首黃遵憲的詩歌,從題材、篇幅、用詞等方面歸納了創(chuàng)作特點。”
導師等了一會,見無下文,便問:“特點就是成就嗎?”
林健康嘟囔說:“……我那篇文章就是這么說的,現(xiàn)在看來,可能,有點幼稚。”
導師笑笑,一字一句道:“你對學問有激情,很好。但是,單有莽漢的激情是不夠的,要學會正確的方法。記住了嗎?”
下一周,林健康老老實實念了《老子》五千文,查看了歷代各種版本,以及老子研究情況。還重寫了《論語》的讀書報告。
夾起尾巴做人,林健康很快掌握了讀書方法。他善于總結經(jīng)驗,對癥下藥,比如起初念不慣豎排繁體文字,能從第一行的上半段看到第二行的下半段,再看第四行的上半段,然后回到第三行。一頁書看了四五遍,還像讀先鋒派的小說后現(xiàn)代的詩,不知道作者說什么。后來師兄們介紹經(jīng)驗,拿尺子量一行看一行。他自己又加了一條發(fā)明,看完一個段落就寫一段文白相間的概括。這樣訓練了幾個月,再拿起繁體豎排書籍,眼神好似大江東去,清朗無礙嘩啦啦往下走。
有人說林健康傻,自投羅網(wǎng),像個苦行僧。選幾門容易混過去的課程,天天打牌下棋,找女生聊天,寫學期論文時東抄一點西摘一段也能混個優(yōu)良,三年期滿輕輕松松拿到碩士文憑,這樣的日子何其快樂。還有些同學,原本很用功,可發(fā)現(xiàn)辛苦讀書一學期,期末成績還不如混日子的同學好,心里漸漸失去平衡,也吊兒郎當起來。
林健康因為熱愛歷史,才來報考研究生。1990年代以來,很多中文系學者進入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領域,探求文學現(xiàn)象背后更深刻的社會根源。林健康受到影響,也轉入歷史系。他不想混日子。導師第一天就對大家說過,什么都能被奪走,名譽、地位、職稱、金錢、健康,甚至親人,只有知識是奪不走的,你得到的知識,一輩子都跟著你。
林健康一無所有,唯一可能擁有的財富,就是知識。寶劍鋒從磨礪出,林健康的作業(yè)和課堂發(fā)言漸漸超出別人,心里也生出了脫胎換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