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雀椅(1)

祖父的六抽小柜 作者:楊凱麟


跟著販仔進入南部民家,每每讓我有由衷的感動。原來,那些我從販仔或民藝業(yè)者手里付錢買來的器物、家私都是曾伴隨某個老人的生活事物。我開著車,在販仔話語間的微微手勢下左彎右拐于南部鄉(xiāng)間的老舊村鎮(zhèn)里,朝向某座早已頹圮但仍固執(zhí)留守一二老人的百年大厝。從省道或縣道拐入某條僻靜的小路里,或甚至就是小鎮(zhèn)熱鬧街區(qū)里一條早被忽視的歪斜巷弄之后,一棟或許周遭早被丑陋透天厝包圍的老宅很不顯眼地蹲踞于此,年代超過百年。不需電話預(yù)先告知,老人們往往在家,他們僅剩的余生早已定格于老厝的靜止時間之中。

販仔專程帶我去看的房子往往碩大華美,閩式或日據(jù)時期的磚木構(gòu)造大氣動人,里面年華已逝的老人們總是散發(fā)一種大家族末裔的無由衰弱,蛛網(wǎng)塵封的空間清冷荒敗,有曲終人散的悲涼。盡管老厝屋宇不凡,但販仔并不怎么在意。因為他是為了屋內(nèi)某一座已被人們遺忘的錢柜、中藥櫥、掌柜桌、神龕或柑仔店櫥而來。我則是被帶來見識臺灣常民之美的,盡管臺灣家具的美好時光早已一去不復(fù)返。當然,最后我們多少也會如愿買到某件販仔或許已想望十幾年的華美家具。

因為認識幾位販仔,我有幸參與了或許是真實意義下的第一線淘寶。

一間間大厝對我都是陌生而奇異的,我手里偷偷攥著小相機,但卻不太能拍到什么,或根本在老厝的迷魅下忘了拍照。老販仔總是鎮(zhèn)定地要我快回車里拿手電筒,我跟在他后面如古代的書僮,看著他快速地在老厝的半樓里四處翻看,或是鉆進屋主仍不愿松口出賣的華美掌柜桌里挑揀老物。這三張孔雀椅便是這樣從一棟立面有著巴洛克山墻的水泥大厝買到的。

我跟隨老販仔而來,為了見識老屋里令他難忘的一張掌柜桌。屋里那座古老中藥鋪的掌柜桌果然有不凡的鑲嵌工藝,周邊有極細膩的起線,渾厚的桌板因多年使用而透顯迷人光澤與質(zhì)地,整張老桌氣宇非凡。但閑置屋內(nèi)陰暗角落恐有十余年了,大厝里的獨居老人不舍得賣。其他仍在使用的朱漆五斗柜、刻滿藥名的中藥櫥與深鎖在后面另一進大厝正廳的八椅四幾茄冬入石柳太師椅亦屬非賣品。老販仔四處翻翻檢檢,為了要貼近窗子仔細瞧瞧上鎖的房內(nèi)有否老家具,鼻頭上印了一小坨黑點。正當我在空曠的二樓不知能看什么時,他整個人鉆進日式通鋪底下,“我要確定一下有沒有武士刀藏在床下。”撩起整頭的陳年蛛絲的老販仔回頭對我喊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