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凳是常見的臺灣家具,販仔也常稱之為媳婦椅。朱漆或干漆為一般款,如果椅面填鑲一或四片瓷磚則是大家追求的上品,當然,就如同圓凳一般,販仔為了抬高價格,瓷磚常是自己挖洞嵌入的。
臺南地區(qū)亦可找到茄冬入石柳的貴氣方凳。我曾跟隨老販仔穿過重重的低矮廊屋進入一位老太太的臥房,房里紅眠床上橫七豎八正躺著幾個午睡的小孫子,眠床品相普通,老販仔瞧都不瞧一眼,直接從一座日式梳妝臺下拉出一張方凳。房里很暗,凳子上披覆著花色陳舊的流蘇針織坐墊,我根本看不清凳子的模樣,只好掏出小手電筒一照,果然是一張入石柳的漂亮凳子。凳子有一對,以其稀有性與臺南地區(qū)對茄冬入石柳的癡迷,價格不菲。
老太太不想賣,因為她坐這張凳子已經(jīng)半世紀以上了。老販仔為了凳子前后來拜訪她十多年,幾已成為熟人。然而,椅子已深深嵌入老太太生命的一部分,且仍然一起在時間中繼續(xù)活著。老販仔因此從不勉強那些與自己習慣器物共同生活著的老人,這些堅持自己生活細節(jié)與回憶的老人在漫長歲月中也漸漸成為老販仔很獨特的友人。
我們于是欠身道謝,再沿著彎曲的廊道退出老屋。凳子終究沒買成,繼續(xù)與老主人靜好地待在時光凍結(jié)的老屋里。
照片中這張檜木方凳是更早些時候買的。椅面嵌入四片一組的罕見瓷磚,有獨特的日本風。被歲月磨蝕的檜木原色散發(fā)出老器物的圓潤豐澤,與大片留白的花卉蝶舞一起構成優(yōu)雅的日據(jù)時期氛圍。凳子下方原有一個抽屜,惜已遺失。販仔家里有一對卻只應允賣我一張,任我挑。當時初入民藝之門,不懂得堅持兩張一起買走,拆散了漂亮的老家具,每次想來便深深地后悔著。
因為方凳好用,當置物小幾可以擺放佛像、茶盤、花瓶或燈具,后來亦買了各式干漆或朱漆方凳放在桌邊墻角,竟也自成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