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精密機械總廠生產某項新產品,將其部分部件委托另外一家小型工廠制造,當該小型工廠將零件的半成品呈示總廠時,不料全不合該廠要求。由于迫在眉睫,總廠負責人只得令其盡快重新制造,但小廠負責人認為他是完全按總廠的規(guī)格制造的,不想再重新制造,雙方僵持了許久??倧S廠長在問明原委后,便對小廠負責人說:“我想這件事完全是由于公司方面設計不周所致,而且還令你們吃了虧,實在抱歉。今天幸好是由于你們幫忙,才讓我們發(fā)現(xiàn)竟然有這樣的缺點。只是事到如今,事情總是要完成的,你們不妨將它制造得更完美一點,這樣對你我雙方都是有好處的?!蹦俏恍S負責人聽完,欣然應允。
在進行思考和說話的時候,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往往可以帶給人很多感動。目前很流行“理解萬歲”這個說法,由這幾個字中可以看出,沒人理解簡直可以說是一個人最大的痛苦,如果我們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說話的話,對于他來說簡直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將心比心的溝通,往往也是情感的溝通。情感的溝通是交往得以維持并向更為密切方向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態(tài)度的內心體驗。情感溝通是由“共鳴”和“震蕩”這兩部分組成的:“共鳴”,是指對同一事物或者是同類事物具有相仿的態(tài)度和相仿的內心體驗;“震蕩”,是指由于“共鳴”而令雙方情緒相互影響,最終達到一種比較強烈的程度。換一種說法,“共鳴”是找到了共同語言,“震蕩”則是將心掏出來,心心相印。
要想與人進行情感溝通,就要注意對方。當對方對某一事物表露出一種情感傾向時,你就要對他所說的這件事表達同樣的感受。
我們身邊有許多女性被朋友冠以“知心姐姐”的美名,但凡朋友有心煩之事郁悶沮喪時都會找她們聊天,常常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聊過之后心情便好了很多。這些“知心姐姐”沒有學過心理學,也沒有受過什么專門的訓練,她們之所以能夠撫慰失意者的心,秘密就在于她們總是試著理解對方的想法和處境,并作出“同感”的回應,她們從來不會說:“你怎么會這么做”、“你真是太傻了”,而是表示自己有時也會有這種想法,這種狀態(tài)很正常等,因此,對方就能毫無顧忌地說出自己的心事,進而得到解脫和安慰。
人總是在自己碰到郁悶事情的時候希望別人的理解,而在別人郁悶的時候經常不能理解對方的心情,不能發(fā)自肺腑地說出理解的話。其實如果設身處地去想想,別人和自己是一樣的,自己希望別人理解,別人又何嘗不是?將心比心,多說理解的話,別人就會把你當成真心朋友,贊賞你,信任你,把你當成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