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吃了郭老頭? 4

尋龍 作者:何家公子


猩猩給我解釋:“‘見龍’就是人們看到龍的意思。歷代以來,封建統(tǒng)治者都將龍視為祥瑞,神龍現(xiàn)世更是關乎著王朝的氣運興衰。因此古人就把‘見龍’當做一件頭等大事來對待,并鄭重其事地記錄在案。曉東,我們之前都以為世界上沒人見到過龍,其實不然,從夏朝開始到清末,每一個朝代都有很多人看見過龍。你看這筆記本里的‘見龍’記錄,每一條都有出處來源,并非小說家言,都是堂堂正正的史書和地方志。”

猩猩大致翻閱了一下,有見龍記載的古書中便有《左傳》《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周書》《隋書》《水經(jīng)注》《夢溪筆談》等等大名鼎鼎的書籍。中國古人在寫文章的時候有個通病,就是喜歡夸張,三萬能寫成十萬,三天能寫成一年,但是那僅限于詩詞歌賦,對于修史卻是異常的嚴苛,絕對不會杜撰,特別像《水經(jīng)注》和《夢溪筆談》,還是中國古代的科技叢書,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所以可信度非常高。

“什么亂七八糟的書名,”聽猩猩說了一段,我不耐煩地嘲諷了他一句,“才看了一本來歷不明的破筆記本,你就相信古人真見過龍了。你這意志也太薄弱了,立場也太不堅定了。”

猩猩雙眉緊鎖:“不是我相信,而是這里明明確確記載著。我特別注意到其中一節(jié),說的是魯昭公二十九年秋,龍見于絳郊。魏獻子問于蔡墨曰:‘吾聞之,蟲莫知于龍,以其不生得也。謂之知,信乎?’對曰:‘人實不知,非龍實知。古者蓄龍,故國有豢龍氏,有御龍氏。’……”

話說到一半,他就很奇怪地問我干嗎哭喪著臉瞪著他。我說:“你這驢日的念什么鳥文呢?我一個字都聽不懂。”

這貨恍然大悟:“我念的是文言原文,好吧,我大致給你解釋一下。魯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秋天,有龍出現(xiàn)在晉國絳都(今山西侯馬市)郊外,當時有人想去捕捉它,魏獻子特意去請教太史官蔡墨,于是引出了這家伙一大段關于上古豢龍的評論。讓我特別感興趣的是,這個故事記載在編年體史書《春秋左氏傳》之中,絕非一般的神話傳說可比。曉東你想想看,要是古人沒有見過龍,或者龍是不存在的虛擬之物,怎么會把它記載在這么嚴謹?shù)氖窌心??而且我琢磨了一下,這故事跟你家的那個傳說很像呢,都在說捕龍養(yǎng)龍啊。”

我回想片刻,兩相對比,感覺確實有點類似,但是僅憑這一點如何能推翻我心中的唯物主義真理呢?自然不屑于猩猩的無稽之談。猩猩這貨卻更加來勁,又說:“一個是春秋時期,一個是明朝,兩者相距兩千多年,卻都在訴說著同一件事情,不得不引起注意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