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休整 (1)

戰(zhàn)場上的蒲公英 作者:王外馬甲


繼中國遠征軍宣布收復松山之后,日軍也公開承認“拉孟守備隊全軍玉碎”。

國民政府隨即公布了日本方面的“戰(zhàn)敗聲明”,蔣介石委員長、何應欽陸軍總司令,以及遠征軍的衛(wèi)立煌司令官相繼發(fā)表講話,高度評價了中國遠征軍的英勇業(yè)績,贊揚他們“完成了神圣的使命,為全軍樹立了光輝的典范”……

實事求是的說,參加松山作戰(zhàn)的國民黨軍隊是配得上這個贊譽的。

1944年下半年,中國的抗日戰(zhàn)場正處于十分窘迫的境地。東線的戰(zhàn)事吃緊,豫湘桂戰(zhàn)役中的國軍接連失利,損失兵力近七十萬,喪失國土二十余萬平方公里,丟失城市一百四十六座。不僅整個“大陸交通線”被日軍打通,而且,大潰敗的局勢幾乎迫使國民政府遷都西昌……然而,在西線,遠征軍卻是一路凱歌,不僅攻克了騰沖和龍陵,而且在隨后的追擊作戰(zhàn)中相繼收復芒市、瑞麗、畹町,接著又殺入緬甸境內(nèi)與“駐印軍”會師,并最終打通了滇緬公路和中印公路,一舉解除了日軍對西南大后方的威脅。

雖然國軍在松山戰(zhàn)役中的傷亡很大,并且,西線收復的國土遠不足以彌補東線的丟失。但在當時,滇緬戰(zhàn)役的勝利不僅在軍事上使得軍隊避免了全面崩潰的危險,而且在政治上挽救了中央政府的國際聲譽,更在精神上極大地鼓舞了大后方軍民的抗戰(zhàn)信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松山作戰(zhàn)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是必須的,也是值得的。

我們知道,抗日戰(zhàn)爭中,在中國戰(zhàn)場并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是“轉折點”的戰(zhàn)役。但如果硬要找個“近似的轉折點”的話,以馬甲個人的意見,1944年的松山之戰(zhàn)比較具備類似的特征——因為,遠征軍的一系列勝利是從松山開始的。在松山,中國軍隊攻克了抗日戰(zhàn)場上最為堅固的防御體系,并且第一次創(chuàng)造了全殲整編制日軍部隊的記錄。自松山戰(zhàn)役之后,國軍在西線的攻擊作戰(zhàn)連連得手,三個月后,東線國軍也開始轉入反攻。從此以后,日本侵略軍在中國戰(zhàn)場上完全處于被動的守勢,直到戰(zhàn)敗投降,再也沒有能力組織起大規(guī)模的進攻行動。

因此,雖然從戰(zhàn)術而言,松山之戰(zhàn)還存在著許多不如人意之處。但從戰(zhàn)略的角度來看,國軍在松山取得的勝利確實是十分及時,十分輝煌的,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并不為過。

松山戰(zhàn)役的另一個效果是使得參戰(zhàn)的國民黨官兵直觀地感受到:只要和美國人在一起,手里就能有先進的武器、戰(zhàn)場上就能有充足的彈藥、天空中有招之即來的飛機、地面上有壓倒對手的大炮;只要獲得了美國人的支持,部隊的裝備就能比日軍更加優(yōu)良。因此,只要國軍的表現(xiàn)不讓美國朋友失望,就可以變得越來越強大。

在1944年的滇緬前線,比任何“精神訓話”更有說服力的,是成百上千輛的美國汽車,是那些道奇、福特、司蒂倍克、奇姆西、威力斯……以及那些卡車上裝載著的槍支彈藥、機器設備、汽油柴油、藥品食物、牛奶咖啡巧克力、羊毛毯子牛肉罐頭……當各式各樣新奇的、先進的物資裝備源源不斷地從境外運進來,堆積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就仿佛有一種無聲的語言不容置疑地告訴大家——只要擁有了美國這個盟友,這場戰(zhàn)爭,中國贏定了。

中國能贏,這沒問題??墒?,日本鬼子什么時候才會認輸?大家卻沒有把握。

松山戰(zhàn)役,日本軍人用他們的頑強和死亡,給獲勝的對手留下了痛苦的記憶。

其實,駐守松山的第56師團并不是日軍最精銳的部隊,他們的士兵大多是入伍時間不長的“乙類補充兵”。并且,松山陣地也沒有真正被包圍,始終有一條通道可以撤往緬甸方向。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三個月的時間里,以一敵十的松山守備隊硬是打到全軍覆沒也沒有棄陣逃跑,這給參戰(zhàn)的國軍官兵們造成了極大的困惑。

在這以前,中國戰(zhàn)場上都是日軍攻,國軍守?,F(xiàn)在終于輪到國軍主動攻擊了,可一仗下來,大家卻發(fā)現(xiàn)日本人的防守竟然比他們的進攻更加可怕。騰沖和龍陵只不過是云南西部邊陲的兩個不起眼的小城鎮(zhèn),如果收復這一小塊國土就需要耗費如此長的時間,承受如此巨大的傷亡。那么,要消滅全部日寇,實現(xiàn)“打到鴨綠江”收復全部國土的目標,戰(zhàn)爭還將持續(xù)多久?還需要犧牲多少人?

在當時,蔡智誠和身邊的戰(zhàn)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比較得到公認的觀點是:“少則五年,多則十年,拼光我們這一代人,干掉日本的全部男人,這場戰(zhàn)爭才能夠結束。”

于是,剛剛踏上戰(zhàn)場的蔡智誠就開始預測自己還能夠生存多久。他覺得自己不大可能活到抗戰(zhàn)勝利,只是希望堅持到反攻武漢——如果能夠看到大哥蔡智明犧牲的地方被國軍收復,自己就可以死而無憾了。

不管戰(zhàn)爭還要持續(xù)多久,當兵的只要敢于犧牲就行了,可當官的卻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的戰(zhàn)法。

松山戰(zhàn)役之后,針對日軍防御戰(zhàn)術的特點,國軍組織了大規(guī)模的觀摩研討活動。一時間,各戰(zhàn)區(qū)都派了高級軍官到松山陣地參觀考察。軍委會的初衷本來是希望大家認真研究“攻克陣地”的辦法,有意思的是,這些黃埔系的軍官們到陣地上看了半天,進攻的新方法沒有想出來,卻被鬼子的堅固工事吸引住了,覺得大開眼界,紛紛認為自己掌握了“防御的精髓”。

只可惜,這個防御的本事學到手的時間太晚了一點,因為此時的日軍已經(jīng)沒有能力再做進攻了,所以直到日本投降,“松山經(jīng)驗”也沒能在抗戰(zhàn)中派上用場。

不過這卻留下了一個后遺癥——在后來的內(nèi)戰(zhàn)中,許多國軍將領總是惦記著“松山經(jīng)驗”,遇到兩軍交鋒,動不動就扎起馬步,埋頭修工事,一門心思地想表演“松山第二”,結果卻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機動能力,不是被共產(chǎn)黨部隊圍點打援,就是被各個擊破,很少能夠守出一點名堂來,真是丟盡了日本師傅的臉——當然,這是后話了。

上級軍官考察業(yè)務,輪不到蔡智誠這樣的小兵操心,他的任務是接待來訪的民間團體。

松山戰(zhàn)役之后,云貴川社會各界組織了大批慰問團到前線勞軍。一般情況下,軍方不允許這些團體越過惠通橋進入松山,原因是戰(zhàn)區(qū)里還有許多未清除的地雷和未清理完畢的尸體,無法保證民間人士的安全。

于是,熱情的人們就跑到部隊營房的門口,送煙送酒送火腿,握手擁抱拍照片,獻花獻匾獻錦旗,敲鑼打鼓放鞭炮。

第8軍當時正在云南保山休整。蔡智誠每天穿著嶄新的軍服站在軍營的門口,看到中國人就說“你好”、遇見外國人就說“哈羅”,然后再把國軍將士英勇殺敵的光輝事跡背誦一遍。

慰問團里比較活躍的人物,或者是白發(fā)蒼蒼的名士鄉(xiāng)紳,或者是如花似玉的太太小姐,他們對文質(zhì)彬彬的蔡智誠的印象十分不錯。聽完學生兵講述的戰(zhàn)斗故事,白發(fā)蒼蒼激動得胡子直翹,紛紛揮毫疾書,“高歌慷慨赴疆場,壯士彎弓射虎狼”、“三山五岳擎天柱,萬古千秋不世名”……而那些如花似玉們則紛紛要求合影留念,于是蔡智誠每天都要對著鎂光燈擺弄十幾次造型——鏡頭里,他手中端噴火槍,面前擺著汽油罐,一大幫濃妝艷抹的旗袍女人依偎在前后左右,真是颯爽英姿,鶯歌燕舞,既威武又風流。

慰問團經(jīng)常提到一個問題:“軍隊里像你這樣的學生兵多不多?”蔡智誠總是回答:“有很多,現(xiàn)在他們都執(zhí)行任務去了。”可他心里知道,營房里別說學生兵,就連壯丁兵也沒剩下多少,經(jīng)過一場松山血戰(zhàn),103師幾乎被打殘,三個團都成了空架子。

營房里人員稀少,醫(yī)院里卻人滿為患,所以遇到空閑的時候,蔡智誠就去看望傷員。

陳永思團長在病床上躺著,精神卻很好。一顆子彈把他的肚子打了個對穿,卻沒有傷到什么重要器官,算起來運氣真不錯。

有一次,蔡智誠說到松山日軍的頑強精神讓人畏懼,陳團長卻有不同的看法:“日本兵也是人,他們也會怕死,松山守備部隊之所以始終沒有撤退,不過是因為他們以為會有援軍來救援。過去,我們在上海、湖北、湖南與日軍交戰(zhàn),周圍哪怕只有鬼子的一個小隊,他們也會拼命趕過來支援。所以小日本只要知道附近有自己的隊伍,他就不害怕,死纏著和你打??蛇@次卻不同了,打到最后也沒見一兵一卒來幫忙,這說明什么?說明日本人不行了,明知道松山頂不住,硬是把他們丟下了!我給你說,這樣的事情只要多出現(xiàn)一兩次,軍心就懈了,再不會有部隊愿意死拼死守。照這樣下去,小日本距離最后完蛋也就不遠了!”

“人在江湖上闖蕩最怕什么?怕沒有朋友”,陳永思接著說,“軍隊在戰(zhàn)場上拼殺最怕什么?怕沒有友軍協(xié)作。敵人再兇狠也不可怕,我們可以鼓起勇氣和他們對殺??膳碌氖俏覀冏约罕舜碎g不信任,互相算計,見死不救。這樣的話,仗還沒有開打就先泄了氣,拳頭捏不緊,終究會被別人掰斷了手指頭……”

事后想來,陳團長的這番話顯然是有感而發(fā)。只不過在當時,新兵蔡智誠還沒有這個體會罷了。

在醫(yī)院,蔡智誠找到了羅煙桿。

羅煙桿的臉上中了一槍,子彈從耳朵旁邊打進去,又從嘴巴里面飛出來。槍彈進去的時候撕掉了半邊耳廓,出來的時候扯掉了一塊嘴唇,搞得羅煙桿破了相。不過,這個傷勢雖然會使得他今后吃飯喝湯或者娶媳婦相親出現(xiàn)重大困難,卻不影響他當兵打仗。所以,羅煙桿傷愈之后,還必須繼續(xù)扛槍上前線。

在當時的國民黨軍隊,普通士兵并沒有正規(guī)的檔案,所以傷兵痊愈之后也許回到原部隊,也許就不回去了。一般情況下,受過傷的老兵具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各個部隊都是搶著要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