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的8月份,守備長沙城的日軍部隊是第2獨立旅團(代號“開部隊”),下轄從第7到第12總共六個步兵大隊??稍?月15日以前,日軍好像對是否投降還頗有點拿不定主意。因此,不僅第20軍的首腦不愿意與“洽降專員”正式接觸,就連長沙市的警備司令岡島重敏少將也躲起來不露面,只派出一個中佐級別的大西參謀,人前人后地上竄下跳胡亂應酬。
這種狀況維持了沒幾天,形勢就發(fā)生了變化。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fā)布《終戰(zhàn)詔書》。8月16日,久不露面的岡島重敏司令官終于出現(xiàn)了,他跑來向國民政府的“洽降專員”報告:長沙日軍已經(jīng)接到了派遣軍總部的投降命令,自即日起停止一切軍事行動,并嚴格遵從中國政府的各項指示——這下好辦了,專員們再也不必“洽談”什么,直接下命令就可以了。
那一天,整個長沙城都沸騰了。
抗戰(zhàn)期間,長沙城經(jīng)歷了“四戰(zhàn)一火”的劫難和日寇占領的蹂躪,昔日繁茂的古城早已變得滿目瘡痍,城市的大部分建筑只剩下了斷壁殘垣,湘江兩岸滿是焦土廢墟,處處是一片破敗荒蕪的景象。可是,在8月15日這一天,街道上卻聚滿了歡呼雀躍的人群,人們跳著、叫著、笑著,把瓜子、花生和茶水塞到傘兵們的手里,一個被日軍毒氣熏瞎了雙眼的傷殘軍人撲上來,摸著傘兵的衣服和武器,嘴里說著“打得好,你們打得好啊”。蔡智誠還看見,一位白胡子的老人家趴在地上嚎啕大哭,一定要給國軍將士們磕幾個響頭……
路邊的樹上掛滿了鞭炮,有的鞭炮很長,在樹杈上繞了好幾圈,傘兵們走到哪里,爆竹聲就響到哪里。整整一天,蔡智誠的耳朵里都充滿了這喜慶的“噼啪”聲,許多年以后他還幸福地回憶說:“從來沒有聽到過那么多鞭炮,湖南人就像爆竹一樣的熱情剛烈,湖南省真是個花炮之鄉(xiāng)”。
從這一天起,傘兵二隊就擔負起新的任務,他們首先接管了日軍憲兵隊。
長沙日軍憲兵隊設在教育會坪(今湖南省農業(yè)廳),隊長是古川武大尉。8月16日,姜鍵少校正式宣布接受日本憲兵的投降,命令對方提交人員、武器、裝備器材和軍需物資的清單,并提供軍事設施和辦公機構的位置圖,同時強調:不得藏匿、隱瞞任何檔案材料,更不得毀壞、丟棄任何武器裝備。
日本憲兵隊里除了日本人還有中國漢奸,并且還兼管著偽警察局。對這些人,傘兵二隊當時的措施是:把日本兵轉移到軍營里管理;把憲兵隊里的外省人(主要是跟隨“開部隊”進入長沙的湖北人,他們大多是武漢“復興會”總部的漢奸)羈押起來(這批人后來都被槍斃了);而憲兵隊和警察局里的長沙本地人則繼續(xù)留用、照常上班。
這個辦法顯得有點偏袒本地人,但卻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傘兵們都來自于外鄉(xiāng),連長沙的街道都認不清,不依靠本地警探就沒辦法維持正常的治安——比如“八大漢奸”之一的鄧篤恭,日軍到來之前他就是警察局長,長沙淪陷期間他也是警察局長,日本投降以后他依然還當著警察局長,真是捧上了鐵飯碗。
蔡智誠的主要工作是清理核查物資。
日本人實在是討厭,他們的清單內容十分龐雜,連一雙竹筷子、一個破臉盆都要羅列上去,真是煩瑣得要命??蓪Ψ郊热粚懗鰜砹?,自己就必須查驗,于是蔡智誠就被這些雞毛蒜皮搞得焦頭爛額。可檢查了幾天之后,蔡上士才突然發(fā)現(xiàn),表面上很細致的日本人原來并不老實,他們把許多裝備物資,甚至一些秘密倉庫都隱瞞起來,沒有開具在清單里。
弄了半天,小鬼子原來是想利用臉盆筷子做掩護,企圖瞞天過海呀!蔡智誠氣得拍案大罵,當即報經(jīng)金遠詢專員批準,把古川憲兵隊長關了禁閉。
憲兵的手里除了物資清單,還有人員名單。監(jiān)獄犯人的檔案全都移交到軍統(tǒng)的手上,由金遠詢站長決定放誰或者不放誰。
在那段時間里,警探們不停地抓人,又不停地放人,頭天接到舉報說某人是漢奸,隔兩天又說證據(jù)不足讓他回家了。蔡智誠埋怨說:“這不是瞎折騰么?”而潘崇德卻看出了其中的門道:“你別看這些人進進出出、來去匆匆,可只要在大堂上走一道,留下的就是錢呀……”
還真是這樣。
比如,長沙城里有這么兩個人物,一個叫張芝文,原先是雜貨店的老板,一個叫凌云卿,是黃包車工會的頭目。1944年日軍占領長沙時,這兩個家伙就打著“歡迎皇軍”的旗號主動上門討好。據(jù)說,他倆的初衷是想得到日軍的許可,組織人手收埋在攻城戰(zhàn)斗中遺棄的尸首(當時城里的尸體確實很多)??蓻]想到,日本太君一高興,就讓張芝文當了“治安維持會”的會長,讓凌云卿當了副會長,這兩個家伙也就變成了漢奸。
國軍接管長沙警務之后,張、凌兩人當然就被抓了起來,可沒過幾天又被釋放了,說是證據(jù)不足。蔡智誠對此很不理解,在姐夫面前發(fā)牢騷:“他們都當上維持會長了,還有什么證據(jù)不足的?”,可羅照卻笑著說:“你不懂的就不要議論。”
原來,這兩個維持會長有“立功表現(xiàn)”——他們透露了日本“亞光公司”秘密倉庫的地址,那里面存有不少日軍從湖南各地掠奪來的貴重物品——接收大員們因為這個情報收獲頗豐,光是羅照的手里就分得了四十多部珍版古籍,其中有一本手書的曾國藩日記(不知道是不是曾文正的親筆),后來送給了谷正倫。
傘兵們只負責監(jiān)管日本憲兵,對其他日軍部隊的事情,除非是正巧遇上了,一般并不主動管理。
長沙市東區(qū)的二里牌有一個停放日軍骨灰的“神社”。在以前,中國老百姓從那里經(jīng)過的時候都必須對著房門三鞠躬,現(xiàn)在日本投降了,大家就邀集起來去砸爛那些牌位。
那天上午,傘兵的車隊正巧經(jīng)過二里牌,看見幾個日本兵正和一群市民在“神社”門口對峙,其中有個鬼子軍曹的手里還握著軍刀,“咿呀哇啦”的十分歇斯底里。日軍官兵在兵營之外持有武器是違犯規(guī)定的行為,姜鍵隊長立刻沒收了這把軍刀,不一會,日軍大隊長也趕來了,一照面就“噼哩啪啦”給了軍曹幾耳光,逗得圍觀群眾呵呵直笑。
第二天,傘兵們又從二里牌路過,看見“神社”門前橫眉豎眼地站著一伙日本兵,四周的群眾卻畏畏縮縮地不怎么敢靠前。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昨天的那個軍曹在小屋子給自己開了膛,剖腹自殺了。
姜隊長覺得再這樣鬧下去不是個辦法,就通知日軍大隊長把那屋里的壇壇罐罐全都清理干凈,再用粗繩子拴在房柱上,道奇卡車一發(fā)動,立刻就把這座混蛋“神社”給拽倒了。
不過,日軍中像這個軍曹一樣的死硬分子畢竟是少數(shù),大部分都還比較守規(guī)矩的。
那時候,在日軍兵營門口站崗的還是日本兵,只不過手里沒有槍,而是拄著一根兩米長的細木棍,看見有人來了就站得筆直,立正敬禮。
日軍的軍需倉庫都被查封了,兵營里很快就斷了糧。國民政府的接收專員懶得理睬這些事,小鬼子就吃了上頓沒下頓,最后餓極了就學著“做買賣”。在那段時間里,長沙市民晚飯后的一大樂事就是去逛“日本夜市”——鬼子兵出賣的物品,除了大衣、毯子、床單之類,還有食鹽(湖南也是個缺鹽的省份)和“旭光牌香煙”,老百姓就用食物來交換。
傘兵和警察也不愿意眼瞧著日本人被餓昏了鬧兵變,所以對這類買賣并不制止,反而還幫著他們維持秩序。
蔡智誠看見一個賣“炸糕”的小販用大米換了一床毛毯,看看日本兵可憐,又白送給他幾塊“油炸粑”,把那小鬼子感動得直鞠躬:“中國大大的,日本小小的……”小販樂呵呵地摸著鬼子兵的腦袋(日本兵都剃光頭)說:“娃仔,你們要早曉得這個道理就好了嘛。”惹得周圍的人都哄堂大笑。
日本兵容易對付,游擊隊卻不大好辦。
長沙城外有幾十路游擊武裝,什么“自衛(wèi)團”、“別動軍”、“正義軍”、“挺進軍”、“復仇隊”……五花八門,從8月15日以后就自發(fā)地進城來接受投降。
這些人進到城里,見到物資就搬,見到好房子就貼標簽,甚至連中山東路的何鍵私宅也掛上了十七個單位的接收條。國民政府的特派專員們頓時著急了,連忙在各個路口張貼布告:“各地下軍速回原地駐防待命,在指定區(qū)域等候國軍先遣軍入城……”,傘兵二隊也因此增添了一個新任務——“勸阻”地下軍。
“勸阻”的基本程序是,先把游擊隊的一幫豪杰們請到飯館里喝酒(當然是由長沙商會負責買單),在酒桌子上詳細講解中央政府的方針政策。吃飽喝足之后,如果覺悟提高了,就由傘兵派大卡車把各位英雄送出城去;如果繼續(xù)執(zhí)迷不悟,對不起,傘兵的美式裝備也不是吃素的,守住飯館門口繳掉槍械,照樣押送出城。
游擊隊沒防備國軍會來這一套,所以剛開始這“勸阻”的辦法還比較有效??蛇@幫人物哪里是這么容易聽“勸”的,這一撥剛哄走、那一撥又來了,到最后,干脆嚷嚷著要“武力進城”……
簡直是無法無天!政府官員們氣得直拍桌子。
游擊隊想進城,政府高官可以發(fā)脾氣,傘兵們也可以盡量“勸阻”??烧?guī)國軍部隊也想進城,大家可就攔不住了。
99軍想進長沙,因為他們奉有第九戰(zhàn)區(qū)薛岳長官的指令;93軍也想進長沙,不僅因為他們距離長沙城最近,而且還因為他們都是湘中子弟,在歷次保衛(wèi)長沙的戰(zhàn)斗中付出了巨大犧牲(長沙市里現(xiàn)在還有93軍的陣亡將士墓)。這兩路人馬開到城下,傘兵也好、專員也罷,統(tǒng)統(tǒng)沒有辦法。
小官沒辦法,大官卻有辦法。王耀武在蔣總裁面前告了一狀,薛岳長官的老臉終究比不上嫡系的學生,只好收兵撤退——于是,王司令長官一聲令下:湖南全境由第四方面軍負責接收,第18軍開進長沙受降!
王牌主力第18軍開過來了。沒想到,剛開到長沙城邊卻又出了事。
按18軍軍長胡璉的意思,首先進城的應該是他最親信的第11師(陳誠、黃維和胡璉都擔任過這個師的師長,這時候的師長是楊伯濤)??烧l知道,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18軍118師師長戴樸是個長沙人,眼看到了自家的大門口,心里一激動就忘了天高地厚,居然帶著自己的人馬搶到了11師的前頭,大搖大擺地準備衣錦還鄉(xiāng)了。
城里的高魁元參議官見此情形趕緊給胡璉發(fā)電報,胡軍長是個陜西人,哪里會在乎戴師長的鄉(xiāng)情,立馬命令118師停止前進。戴師長不服氣,胡軍長就立即上報方面軍總部,直接撤了戴樸的職——倒霉的戴樸后來只好投奔了湖南老鄉(xiāng)廖耀湘,遼沈戰(zhàn)役時的青年軍207師師長就是這位想搶11師風頭的仁兄。
于是乎,1945年9月7日,“土木系”的燦爛招牌、國軍精銳中的精銳、嫡系中的嫡系、號稱馳騁疆場無敵手、打了勝仗很正常打了敗仗純屬意外的“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八軍第十一師”,在他們的英明領袖、那位得到無數(shù)后人景仰崇拜和懷念的、料事如神英明勇武即使全軍覆沒也能孤身突圍的、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最后成功守住金門島的——胡璉胡伯玉陸軍少將的帶領下,邁著威武雄壯的步伐,浩浩蕩蕩地開進了長沙城。
而就在11師進城的當天,傘兵二隊也接到了開拔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