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財富的孩子》 和尚的修行(1)

財富的孩子 作者:王大騏


在中國,歷史上難得的30年政治穩(wěn)定期和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期催生出了第一代富豪們,這里面只存在西方定義的“新錢”的概念,因為未來10年,財富的傳承高峰期才正式拉開帷幕。

在此我們似乎只能定義第一代老板,他們中籠統(tǒng)地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草根,他們文化教育程度低,出身貧寒,幾乎在沒有任何社會資源的條件下,在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里建立了自己的商業(yè)王國。而另外一類則是精英,他們受教育程度高,其中不乏海歸和高學歷者,往往專注于金融和互聯(lián)網(wǎng)兩個“性感”的產(chǎn)業(yè)。

人稱“和尚”的老板是草根的典型代表,他的經(jīng)歷與光子的父親如出一轍,但更富傳奇性。

“今年的地產(chǎn)項目開盤就銷售了將近兩個億,另外一個自治區(qū)的商業(yè)地產(chǎn)大佬的樓盤,抄襲我們的打法,但同期相比,只賣出去60來萬,差得沒影了!”面前的老板信佛近20年,為人溫和厚道,人稱“和尚”,說起自己今年的業(yè)績,他兩眼放光。

我們坐在一家高級會所的園子里,夏天即將結束,樹上的蟬鳴達到了高潮,這種動物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黑暗的地下度過,唯有最后一次蛻皮和初次交配之時才飛到樹上,新生命誕生后便死去。

“我總結過自己的一生,前半生活出人樣,后半生活出人味?!?/p>

和尚是村里的第一個高中畢業(yè)生,畢業(yè)后為了養(yǎng)活一家7口人,被迫去外地打工。對于一個毫無背景和技術優(yōu)勢的農(nóng)村娃來說,出路只有兩條,一是賣體力,二是賣嘴皮子。當時身高1米57、體重83公斤的他加入了霍林河煤田的建設隊伍。

首先是每天四人一組,從凍土里挖取4立方的沙子。然后是卸火車皮,四人小組一天能卸3車,也就是180噸的建筑材料,最高紀錄是在15分鐘內(nèi)卸掉了60噸水泥。又由于個子小,和尚在采石場干起了掏炮眼的活兒,腳上綁一條繩子,戴著風鏡鉆進40多公分長、30多米深的洞里,往里面填滿炸藥,炸出來的石頭足夠一年時間清理。這些工作的工錢是一塊錢一天。

住的地方就是部隊用的活動板房,冬夜在中間立一個汽油桶,中間掏個窟窿,然后把煤放到里面燒,大家穿著棉衣棉鞋睡覺,白毛風帶著雪順著墻縫往屋里刮,早上人從雪里爬出來。工人們做飯用的是冰泉水,化完后,大鐵鍋里的牛羊糞就有半盆,呈紅茶色。盡管渾身都是虱子,可睡覺卻很香,這種工作一年到頭沒有休息,只有春節(jié)回家十幾天。

回想起那時的生活,和尚覺得“連驢都不如”。

命運的轉機很快到來,工地上的水暖師傅生病回家,隊長把活兒交給了和尚,工資提到了3塊一天。和尚于是領著五個人,白天去旁邊的大隊偷師學藝,晚上回到自己的工地上,竟然照貓畫虎地也按時把水暖裝了起來。

腦子靈活加上敢干,和尚在礦區(qū)闖出了名聲。第二年建筑隊為了培養(yǎng)后備人才,要派一個人去學習,隊長想派弟弟去,副隊長想派小舅子去,會計想派情婦的兒子去,這三個核心人物互不相讓,后來全票通過讓和尚去學。

學了三個月之后回來,薪酬成了一個月180塊錢,和尚23歲就收起了大師傅的錢。接下來的一年,他更是通過溜須拍馬,例如幫技術員拿拿圖紙,洗衣服,當跟班,從而借來了《質量檢驗標準》、《圖集》、《施工驗收規(guī)范》等書籍,晚上點著燈學習,一天休息4個小時。

上世紀80年代初全國開始推行承包責任制,這極大地釋放了生產(chǎn)力,也造就了最早的一批萬元戶,和尚也不例外。

建筑大隊的隊長們由于吃慣了大鍋飯,不愿意承擔風險,沒人愿意承包工程,當時的規(guī)定是如果是由建筑隊介紹的工程,一年上繳一萬,如果是自己找的,一年交五千。最后鎮(zhèn)長急于完成任務,決定將權力下放給工人,27歲的和尚這時跳了出來,包下了攤派的指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