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革是出路,還是死路 3

紅樓是本政治書 作者:洪兵


現(xiàn)在我們來全方位剖析賈府的這一次“布拉格之春”——“探春新政”。

第一,改革背景。關于這一點前面已經說了很多,這里不再重復。

第二,基本原則。前面說過,面對榮國府的若干危機,探春能夠使上力的,只能是遏制過度支出。因此,這場改革的基本原則就是“內部挖潛、開源節(jié)流”。

第三,指導思想。在“三駕馬車”中,探春是“核心”,而這場改革則是包括李紈、探春、寶釵、平兒等人在內的集體智慧的結晶。這場改革的指導思想就是寶釵提煉出來的:“天下沒有不可用的東西。既可用,便值錢。”這一思想,用馬克思在《資本論》里的話來說,就是“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不論財富的社會的形式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

第四,具體政策。探春產生內部挖潛的想法,主要源自于與賴家女兒的閑談。原來,賴家有一個園子,經過一番經營,除了日常吃的魚蝦、蔬菜以外,“年終足有二百兩銀子剩”。探春認為,“賴家經驗”完全可以復制到賈府的大觀園里來,而大觀園的占地面積、動植物數量都要比賴家園子更大、更多,收益當然也會相當可觀。

因此,探春打算復制“賴家經驗”,選擇“本分老誠”的老媽子負責分片承包經營大觀園。當然,這一政策的最終目的是開源節(jié)流,因此這種承包不是無償的。承包者需要承擔的義務包括:

①分別承擔園內小姐們“有限的幾宗事”,包括脂粉、香、紙、活物、糧食等,前面提到的脂粉的問題,就是在這里得到了徹底解決。

②上繳“調節(jié)基金”,用于補償未獲得承包權的下人們,從而緩和下人之間的矛盾。

③上繳“農業(yè)稅”,以此解決大觀園的日常開銷,這是探春最初的想法。但是,前面我們提到過榮國府的財政制度,所有的現(xiàn)金收支都必須通過一個叫“官中”的金融機構。探春認為,這樣一來,又要被那些人中飽私囊,與其自己勞神費力,把那些人喂個大飽,不如索性免稅,讓富于民。因此,這項義務并沒有貫徹執(zhí)行。

從這里可以看出,“承包責任制”實際上就是“探春新政”的核心所在。李紈總結這樣的政策是“使之以權,動之以利”,短短八個字,高度概括了高效管理的精髓所在。

實事求是地說,探春主導的這場“布拉格之春”,給榮國府特別是大觀園帶來了新的氣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