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懷瑾談資本運作(1)

南懷瑾的商業(yè)智慧 作者:林宏偉


1988年底,南懷瑾在和家鄉(xiāng)來人談論金溫鐵路建設時曾說:現實世界的事,都是要資源和人力結合才可成功。從中運用資源和人力的,便是用來溝通流動的貨幣——錢。有句古話說得好,“無錢休入眾”,現在我們需要的更是錢。過去7次未成,也就是缺一個錢字。金溫鐵路能否建成,錢是關鍵。南懷瑾并不是大企業(yè)家,他答應投資建設金溫鐵路時究竟有多少錢?這錢從哪里來呢?這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也是許多人的疑問。

1992年9月10日,金溫鐵道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李素美、金溫鐵路合營公司董事陳定國、王偉國到杭州洽談金溫鐵路項目時,南懷瑾先生通過錄音讓他們帶話給浙江領導說:(大家)第一擔心的大概是錢,你問我錢在哪里?告訴你不要擔心,既然我答應了就要做,世界上的錢是人找的,至于其他的錢貸款向哪里貸再講。

其時,南懷瑾先生是胸有成竹,他有一系列創(chuàng)新的資金運籌設想理念和操作方案。

南懷瑾先生曾說:“國家不怕窮,就怕人們貧窮的觀念不轉變,人民的觀念主導著一切。如果開放過早,中國就會變成地方諸侯經濟,老百姓就會一切都向錢看。中國只有一步步計劃開放,集體制可以為國家經濟發(fā)展出巨大的利益,那樣,中國就會真正走向富強。”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有與時俱進的現代觀念。

作為一個時代的智者,南懷瑾先生十分清楚地意識到財富時代轉變觀念的重要性,他十分明白,在企業(yè)的現代化經營過程中,有時候觀念的確比資金更重要。觀念上落后一步,便會步步落后,從而最終喪失發(fā)展的先機。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領導人,不僅要有超前的戰(zhàn)略眼光,還必須帶頭轉變觀念,從舊有的觀念和制度中解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打破束縛,創(chuàng)造出一片新天地。為了建設金溫鐵路,特別是籌措建設資金,他嘔心瀝血,設想過許多方案。

早在1988年12月,溫州市計委主任章華表和副主任陳敬之第一次到香港拜訪南懷瑾時,雙方就合作建設金溫鐵路進行交談。當時南懷瑾先生就提出成立鐵路銀行的設想,希望以信用社的形式成立鐵路銀行,加快資金周轉,發(fā)行股票,存放款。

1989年,浙江省駐溫州辦事處處長李景山前往香港和南懷瑾先生商談金溫鐵路投資建設時,南懷瑾先生就指出:投資鐵路就猶如播種種子,這個周期是很長的,只有到了鐵路建成的那一刻,才可以逐漸收回新種,這是一個相當于拋磚引玉的做法。所以,在準備開工建設鐵路時,就應該采取資本主義股票上市,以及與社會主義大膽合作的雙重辦法,鼓勵那些鐵路沿線的人們來購買股票,逐漸使這個鐵路公司成為地方性的人民的公司。

在談話中,南懷瑾先生還提到,與其求人不如求己,何妨設計向全線利益所及的28個縣,1295萬人口,自動自發(fā)如宗教性化緣募捐,各輸一日所得,或一月所得,甚至發(fā)行預購股票(不是公債)的辦法,籌集資金。引進外資(僑資)合作,成立鐵路公司,首先輔助金溫鐵路全線所經的鄉(xiāng)村或縣市,預計必須設立站頭的重點地區(qū),給予工農商業(yè)小額貸款,把地方經濟活躍起來。然后,結合全線所經過的全民力量,分段開工,輔導協助修建鐵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