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靜江:開創(chuàng)革命世紀

盜火與革命 作者:余世存


20世紀的中國是一個革命的世紀。革命的隊伍里誠然有投機者、起哄者、小販、幻想癥患者,但開辟新世紀的革命家們多有理想,有仗義疏財、毀家紓難的精神和實踐。他們視金錢如糞土,而視道義、友誼、文明等等為生命的最高價值,人生的飛揚展開在他們看來是自然之事,又是他們不得不如此的本質(zhì)。在后革命或祛魅社會的人們看來,革命家們那種集理性、欲望和精神氣魄于一身的人生行狀已經(jīng)是不可理喻的張狂之舉,是不可企及的德性高標。

張靜江就屬于這樣的革命家。

張靜江本是商人的后代,他自己在商場也長袖善舞。他跟晚清名臣孫寶琦出使巴黎,在父親的鼓勵下,發(fā)展海外貿(mào)易,獲得成功。但他并沒有為此滿足于做社會分工中的商人角色,或做政府的小公務員,而是因緣際會,進入了國家制度的參與建設層面,他介入了時政。

在巴黎,對清政府腐敗無能反感的張靜江受無政府主義的影響,成為一名激進的反清革命的倡導者。1905年,張靜江與吳稚暉、李石曾三人成為莫逆之交,聯(lián)合陳璧君、蔡元培等人在巴黎成立世界社,刊行《新世紀》周報、《新世紀叢書》和美術畫報《世界》,開中國人宣傳無政府主義之先河。他經(jīng)常在旅歐華人中發(fā)表反清言論。由于他的清使館隨員的特殊身份,聽眾懷疑他別有用心,不敢與他交往。盡管如此,以“宣講師”自居的張靜江依然故我,逢人即倡言革命、尋找知音。一次,他陪同孫寶琦到比利時參觀,見人大談革命道理,結果被當?shù)亓魧W生中的革命黨人誤認為奸細,幾乎遭到毆打,幸虧他一陣疾走才逃脫。這種狂熱而孤獨地宣揚革命的經(jīng)歷,幾乎是任何時代渴望變革又找不到具體道路的眾多仁人志士的共性。這些人也容易頹廢成為大變革時代的“多余人”“畸零人”。

但張靜江卻沒有懷才不遇的傷感,也沒有犬儒頹喪的消沉。為尋求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之路,他主動結識同路人。1905年,二十八歲的張靜江坐船辦事,得知孫中山也在同一船上時,就去結交孫中山:“君非實行革命之孫君乎?聞名久矣,余亦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國。近數(shù)年在法國經(jīng)商,獲資數(shù)萬,甚欲為君之助,君如有需,請隨時電知。余當悉力以應?!?/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