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釋】
喬木:高大的樹木。
休:休息。息:《韓詩》當做“思”。語助詞,同與下文“思”。
漢:漢水,長江支流之一。
游女:一說漢水之神,一說游玩的女子。
江:指長江。
永:水流很長。
方:木筏,木排。此處用作動詞,意謂坐木筏渡江。
翹翹(qiáo):樹枝高出貌。錯薪:雜亂的柴草。
刈(yì):用刀割。
楚:灌木名,即荊條。
歸:出嫁。
秣(mò):喂馬。
蔞(lóu):蔞蒿,青白色,也叫白蒿,嫩時可食,老則為薪。
駒:小馬。
【古人如是說】
《漢廣》,德之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國,美化行乎江漢之域,無思犯禮,求而不可得也。
——《毛詩序》
此篇正意只“不可求思”自了,卻生出“漢之廣矣”四句來,比擬詠嘆,便覺精神百倍,情致無窮。
——戴君恩《讀詩臆評》
首章先言喬木起興,為采樵地;次即言刈楚,為題正面;三兼言刈蔞,乃采薪余事。
——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
未說(悅)之必求之,然唯可見面不可求,則慕說益至。
——陳啟源《毛詩稽古編》
【今人這樣讀】
二詩(《毛詩序》指漢廣與蒹葭)所賦,皆西洋浪漫主義所謂企慕之情境也。
——錢鍾書《管錐編》
他明知所愛的人不可得,卻仍不能忘懷。不僅如此,還要幻想得到她的時候如何如何,真是一片癡情,一往情深!其誠摯敦厚,感人肺腑。
——袁行霈(《詩經(jīng)鑒賞辭典》)
對于愛情來說,距離不見得是個壞東西,求之不得,于是輾轉反側,一日不見,方覺如隔三秋,相反,若是美人在懷,長相依偎,哪還有那么多羅愁綺恨,距離,讓抒情成為可能。
——閆紅《詩經(jīng)往事:愛在荒煙蔓草的年代》
《漢廣》可能是最古老的單相思詩了。在當時,這男子的一往情深沒有打動他的意中人,卻在千年后打動了無數(shù)人心,讓人感于他的癡情而記得他,又或者,人們真正為之內(nèi)心動容的不只是他癡情,而是每個人都曾有過“求不得苦”。
——安意如《思無邪:追繹前生的記憶》
現(xiàn)代人或多或少地感受過單相思之苦,化解的辦法也多用“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詩中化解單相思的辦法則別出心裁,那就是詩人的自我抒懷:“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p>
——劉緒義《〈詩經(jīng)〉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