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注釋】
摽(biào):一說落下,一說擲、拋。
有:語助詞。
實:梅的果實。
七:非實數(shù),表示很多。
庶:眾多。
士:未結(jié)婚的男子。
迨(dài):及,趁。
吉:好日子。
今:現(xiàn)在。
傾筐:斜口淺筐,相當(dāng)于簸箕。
塈(jì):一說取,一說給。
謂:一說開口說話;一說聚會;一說歸,嫁。
【古人如是說】
《摽有梅》,男女及時也。召南之國,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時也。
——《毛詩序》
男女被文王之化,女子知以貞信自守,懼其嫁不及時,而有強暴之辱也。
——朱熹《詩集傳》
梅由盛而衰,猶男女之年齒也。梅、媒聲同,故詩人見梅而起興。
——陳奐《詩毛氏傳疏》
《摽有梅》,急婿也。
——龔橙《詩本義》
【今人這樣讀】
一章言女盛年未嫁而始衰,已有急意;二章言女思嫁而有急詞;三章言女求男,急不暇擇矣。
——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
摽,即古拋字?!队衿吩弧皳?,擲也”?!赌竟掀吩弧巴段乙阅竟?,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結(jié)好也”,當(dāng)是女之求士者,相投之以木瓜,示愿以身相許之意,士亦嘉納其情,因報之以瓊瑤以定情也。又云:《摽有梅》篇亦女求士之詩,而摽與投字即同誼,梅與木瓜木桃木李又皆果屬,則摽梅亦女以梅摽男,而以梅相摽,亦正所以求之之法耳。
——聞一多《詩經(jīng)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