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在英國國土上最英國的女人(16)

伊麗莎白女王 作者:艾莉森·威爾


她希望挑一個適合的日子,來進行這個儀式——這件事是羅伯特·達德利的建議——她也向精通天文的約翰·迪伊博士探詢一番,他告訴女王只要在一月十五日進行加冕,就能確保她的治理之路榮耀又昌盛。時間確定了,羅伯特·達德利便負責(zé)安排事宜,同時開始與倫敦市長討論鋪張壯麗的典禮與歡迎儀式。由倫敦市來主辦,這可是女王賜予的莫大榮耀。伊麗莎白女王堅持,她的加冕典禮與相關(guān)慶典要極盡可能地豪華,這樣才能抹去那些曾質(zhì)疑她合法地位與繼承正統(tǒng)性的人心中的疑慮。光彩又威嚴地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在那個年代非常重要,當時的人認為豪奢的表象就等于偉大與崇高,因此女王此舉是希望透過加冕典禮,來作為一種政治語言。

在十二月底時,準備工作大有進展,人們“夜以繼日,每日無休”地趕工。用安特衛(wèi)普進口的絲、天鵝絨與綢緞制成了金銀華服,讓英國財政部花了將近四千英鎊,還要制作制服、簾子、海報和參與游行與嘉勉儀式者的服裝。小號手和傳令官都得到新的粗呢大衣,甚至連宮中的弄臣威爾·桑莫斯(Will Somers),和許多次要官員,包括洗衣女瓊·希爾頓(Joan Hilton)、魚商威廉·杜塞(William Toothe)都有新衣可穿?;适也每p師修改了瑪麗女王加冕典禮所穿的禮袍,又瘦又高的妹妹才穿得下,同時下令,女王一抵達倫敦港時,就得有各種紅色的絲袍可挑選。西敏寺安排了更多座位,倫敦的街道上則到處都是凱旋拱門。一般民眾家中門窗紛紛掛上織錦與掛毯,女王游行隊伍將經(jīng)過的街道則鋪滿了全新的石礫。為了制作一張從西敏寺到國會大廈的地毯,特地購買了七百碼藍色的布。每個細節(jié)都設(shè)想周到,甚至連“女王在加冕典禮的抹油儀式過后要用來擦拭”的棉花都有。伊麗莎白女王加冕儀式總花費高達一萬六千七百四十一英鎊。

只是,在圣誕假期中伊麗莎白女王與歐文·奧格爾索普大主教發(fā)生了沖突后,就沒有任何一位主教愿意幫她進行加冕。約克大主教尼可拉斯·赫司更不客氣地向女王表明,既然她不愿意見證舉揚圣體,那她就是不折不扣的異教徒,他自然不能幫她加冕了。其他的主教也多是天主教徒,都聽令于赫司大主教,最后只剩下歐文·奧格爾索普大主教——在經(jīng)過多方勸說后——終于受到勸服愿意主持儀式。

最后,一切都計劃好了。在一五五九年一月十二日星期四這天,女王陛下從懷特霍爾宮登上了她的船,沿著泰晤士河抵達了倫敦塔,依據(jù)傳統(tǒng),英國君主登基之前,都必須在這里過一夜?!霸谑虚L與市府參事、各界同業(yè)公會的船只護衛(wèi)下,女王的船裝點著一縷神秘”。一名威尼斯特使表示,這一幕讓他想起威尼斯的耶穌升天節(jié),威尼斯總督象征性地與海成婚。

來到倫敦塔后,首相正式地歡迎她,接著她在“樂團甜美又神圣的演奏下,由美麗又偉大的樂音”引入皇室居所。隔天,她封幾名人士為巴斯騎士,接著在星期六的早上,離開了倫敦塔,正式踏上前往倫敦進行加冕儀式之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