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①。
這首詩看似只寫古代寒食的風俗(寒食日由宮中將新的火種傳給臣下),其實主要的意思是諷刺宦官的驕橫,連煙都收進他們的家里,別人一點也沾不著。至于前面點綴的兩句寫長安城中一片奢華逸樂景象,也使人自然體會到,卻沒有一句是直說的。
(二)從軍行之一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這首詩從頭到尾,一句一翻,一句一接。琵琶盡管換了新聲,別情還是一樣,聽來聽去,只有長城上的秋月依舊高懸。淒婉而兼悲壯,音節(jié)情味都是第一等。新舊兩字互相映帶,也是一種深刻的寫法。
(三)石頭城(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城上的矮墻)來。
①五侯是東漢桓帝所封的五個有權(quán)的宦官。
這是七律的后一半。用對句起頭,氣勢雄闊?;此侵盖鼗春樱曰此畺|邊的月自己移照女墻反襯山仍在,潮空回,不用再說今昔之感,只寫山、潮、月、墻,就已經(jīng)把意思顯出了。
(四)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白居易)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白詩大多是見景生情,而不是有意作詩的。因為這樣,就更顯得自然有味。不過這總要從真摯的情感出發(fā),白、元兩人的交情深厚到極點,所以能引起讀者的深厚同情。不過試看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一首:“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起坐,暗風吹雨入寒窗?!鼻耙皇资且蚓岸鴦忧?,這一首則是有無限悲憤之情因而不堪對眼前之景??梢娫娭杏星?,無論怎樣作都是好的。(元稹也正在不得意之中,所以聽見白居易的貶官而格外感到不幸。)
(五)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七絕詩不能純粹寫景,景中一定要有情。這詩不過是寫山行所見的好景,但若沒有第四句這樣透進一層的話,說出別人形容不出的意思,這就不成為好詩了。這句中的“于”字是很重要的,這就是比別人深一層的作法,若作“霜葉紅如二月花”,就淺近平凡了。
(六)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詩的妙處是一首中有幾個轉(zhuǎn)折,一句中又有轉(zhuǎn)折。從對方說到現(xiàn)在的處境,再從現(xiàn)在的處境回憶從前,又說到將來的可能回想到現(xiàn)在(何當就是怎樣能夠)。一層比一層深,詩的情味就綿綿不盡了。李商隱的詩最以曲折見長,他又有一首題目是《梓潼望見長卿山,至巴西復(fù)懷譙秀》兩層意思只在二十八字中從容不迫地寫出。詩是:
梓潼不見馬相如①,更欲南行問酒壚。行到巴西覓譙秀,巴西惟是有寒蕪。
又有《望喜驛別嘉陵江水》一首云:
嘉陵江水此東流,望喜樓中憶閬州。若到閬中還赴海,閬州應(yīng)更有高樓。
凡是好詩一定富于想象,一定從虛空處著筆,悟到這個道理,就可以論詩了。
①司馬相如可以簡稱馬相如,正如司馬遷可以簡稱馬遷。
(七)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
這種與上述一種正相反,用不著有深意而只在字句和音節(jié)上取神,也很博人喜愛。
(八)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這種詩只是就眼前所見隨意寫出,故意做成粗率散漫的姿態(tài),好處在于樸素天真,七絕詩中是別派。
(九)近試上張籍 (朱慶余)
洞房昨夜停花燭①,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