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篇(21)

小書館·學詩淺說 作者:瞿蛻園 周紫宜


沛國東風吹大澤,蒲青柳碧春一色。我來不見隆準人,瀝酒空余廟中客。征東同舍鴛與鸞,酒酣勸我懸征鞍。藍山寶肆不可入,玉中仍是青瑯玕。武威將軍使中俠,少年箭道驚楊葉。戰(zhàn)功高后數文章,憐我秋齋夢蝴蝶。詰旦九門傳奏章,高車大馬來煌煌。路逢鄒枚不暇揖,臘月大雪過大梁。憶昔公為會昌宰,我時入謁虛懷待。眾中賞我賦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輩。公事武皇為鐵冠,歷廳請我相所難。我時憔悴在書閣,臥枕蕓香春夜闌。明年赴辟下昭桂,東郊慟哭辭兄弟。韓公堆上跋馬時,回望秦川樹如薺。依稀南指陽臺云,鯉魚食鉤猿失群。湘妃廟下已春盡,虞帝城前初日曛。謝游橋上澄江館,下望山城如一彈。鷓鴣聲苦曉驚眠,朱槿花嬌晚相伴。頃之失職辭南風,破帆壞槳荊江中。斬蛟斷璧不無意,平生自許非匆匆。歸來寂寞靈臺下,著破藍衫出無馬。天官補吏府中趨,玉骨瘦來無一把。手封狴牢屯制囚,直廳印鎖黃昏愁。平明赤帖使修表,上賀嫖姚收賊州。舊山萬仞青霞外,望見扶桑出東海。愛君憂國去未能,白道青松了然在。此時聞有燕昭臺,挺身東望心眼開。且吟王粲從軍樂,不賦淵明歸去來。彭門十萬皆雄勇,首戴公恩若山重。廷評日下握靈蛇,書記眠時吞彩鳳。之子夫君鄭與裴,何甥謝舅當世才。青袍白簡風流極,碧沼紅蓮傾倒開。我生粗疏不足數,梁父哀吟鴝鵒舞。橫行闊視倚公憐,狂來筆力如牛弩。借酒祝公千萬年,吾徒禮分常周旋。收旗臥鼓相天子,相門出相光青史。

這首詩借著與友朋的贈答敘述自己的蹤跡和心情的變遷,是很富有感慨的。但在詩的組織上非常輕松,只是平鋪直敘,也不在典故和對仗上費力,其妙處就在雖是平鋪直敘,仍有起伏的波瀾,雖不費力求典故和對仗的工整,仍覺華妙有風致。

我們應當知道李商隱是詩家中最謹嚴細致、刻意求工的,他的詞句總比人工整,意思總比人深曲,然而功夫純熟老練之后,就絲毫不必用力,隨意鋪敘,順手裝點,就是一篇天然的結構。這等于畫中的神品,不是先打了稿子畫出來的,也不是生手能辦到的。想見他作這詩也和作畫一般,下筆如風雨,隨著筆墨所到,略略烘染,掛在壁上,就顯得神完氣足。特別是末了四句,改為兩句一韻,音節(jié)突然高亢起來,好像琵琶曲終,當胸一抹,戛然而止,又與那余音繞梁的韻味不同,這都是自然心手相合而成,不是刻板文章所能限制的。

其次,他的七律有幾種特點,一是用事的精切,如《隋宮》一首。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這詩第一、二句說隋煬帝不要長安而偏愛揚州。第三、四句說不是天命歸唐,還不知道遠到什么地方去了。第五、六句借煬帝本身的故事(注:煬帝曾大量收集螢火,供夜游,又在運河堤上遍種垂楊。)寫出今日隋宮的冷落,用典到這樣,才是變死為活的靈心妙手。這樣的典故,的確增加不少美妙,而不惹人憎嫌。第七、八句還是煬帝本身的故事,意思說他的結局和陳后主沒有什么不同,不必譏笑后主了,這卻似乎太刻薄一點。

一是寓意的凄警,如《流鶯》一首。

流鶯漂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這詩明明是借流鶯為自己寫照,從頭到尾,一氣貫注,都是懷才不遇的感慨。也不用典故,也不用雕琢的句子,讀起來似乎頹唐得有氣無力,讀到結句,簡直說在京城里沒有我容身之地了,音節(jié)和句法也跟著沉郁而低回,使人喪氣。風朝露夜兩句就是杜詩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意思。這樣清空的詩,又這樣感沁心脾,特別顯出李商隱的個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