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在進行坐姿研究時,發(fā)現選擇不同的座位位置所產生的效應存在很大的區(qū)別。因此,FBI指出,不僅僅是從坐姿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征,從選擇座位的位置上也能夠透露出一個人的心理秘密。也許有很多朋友不相信這一點,那么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FBI做過的一項研究。
在紐約的一輛雙層公交車上,FBI對旅行的乘客進行了長達一小時的觀察后,得出了以下結論:那些喜歡坐在上層前排的人一般思想前衛(wèi);那些傾向于坐在上層后排的人則具有反叛心理,他們不喜歡自己的個人空間受到侵犯;喜歡坐在中間的人擁有獨立的見解,他們一般是那些埋頭閱讀報紙和聽音樂的年輕人或者中年乘客;那些喜歡坐在下層前排的人一般善于社交;喜歡坐在中間的人則善于交流;那些主動選擇下層后排座位的乘客是風險承擔者,他們喜歡坐在比較嚴肅的座位上,這樣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重要。FBI認為那些在旅行中不在意自己的座位,感覺任何座位都可以的人,應該屬于“變色龍”級的人物。
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在乘車的過程中,你也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況——靠窗戶兩邊的座位會有人搶著坐。FBI認為這是因為最先上車的乘客總是想與其他人保持距離,所以盡可能找偏遠位置。其次,會挑選比較靠中間的位置。然后,逐次填充其他空位,直至坐滿為止。
FBI認為,經常采用此種方式占座位的人,大多數是屬于性格拘謹、與世無爭的人,他們缺乏積極的競爭意識,他們一方面維護自己的私人空間,另一方面也尊重他人的存在。但是,如果車里面的人多得不得了,就無法有充裕的身體空間了。人們相互間擠來擠去,甚至動彈不得。這個時候他就會產生不愉快的感覺,不僅是因為他個人的身體失去了自由,也因為他認為自己的私人空間受到了侵犯。
謹慎的人大都會選擇足以保護身體空間的座位。不過,當一個人處于某一種特殊心理狀態(tài)之中時,其選擇座位的方式,就有可能與這一般原則相違背。
當然,在生活中,我們選擇座位的時候不單只受到所在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時候還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因此,FBI對于人們在選擇座位的時候的幾種情況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發(fā)現其分別表達了選擇位置的人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