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經(jīng)濟早報的內地首席記者,我會四國語言,尤以英、日語最為熟練,我經(jīng)常翻譯或直接寫文章在這些國家的報紙上發(fā)表,主要介紹中國的文化,有古代的,也有現(xiàn)當代的,最近幾年我迷戀中國書畫,不斷介紹一些中國書畫家的作品到國外,職業(yè)的關系使我認識了世界各國不同領域不同行業(yè)的朋友,特別是喜歡東方文化的朋友們,他們稱中國的書畫作品為“東方神韻”。我因此也獲得了許多機會去見識各個國家的不同文化。文化這個東西真是太神奇了,它首先與人類的精神密切相關,而人類的精神又直接關系到人所具有的風度,人類的文化與人類所追求的物質是不成正比的,并不是物質越發(fā)達,人類的文化越精深,相反人類過份追求物質了,反而會忽略了人類自身的東西,比如精神與文化,人類的精神與文化倒是成正比的,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有什么樣的精神,也就有什么樣的氣質和風度。
這是我工作多年來的一點粗疏的見解,還未來得及深究,如果深究的話,那就是人類學的話題了,關于人類學,我一直想涉獵,但實在沒有時間坐下來研究這一課題,超強的經(jīng)濟時代把人都變成了欲望的機器,為了滿足物質欲望,每天疲于奔命賺錢,哪還有精力研究與自身經(jīng)濟不沾邊的人類學,盡管我知道人類不研究自己而盲目地追求物質是相當危險的,可當人類匆匆趕往某個目標時,我怎么可能獨自停下來?……于是我所從事的行當總是與我的經(jīng)濟利益掛鉤,我因而獲益非淺。
有天我被邀參加香港蘇富比拍賣行的春季起拍會,意外發(fā)現(xiàn)一幅落款為木月文的《秀春圖》,居然拍出280萬美元的天價,而這幅3米長1米寬的《秀春圖》畫卷,我們家里就藏有一幅,我媽媽滿月兒在我上學之前曾悄悄拿給我看過,說要妥善保管,并稱這幅畫是稀世珍寶。
木月文的山水畫師從黃賓虹,并力追唐宋,能扶微擇要,晚年的山水畫以草書筆意入畫,用筆峭拔清勁,密而不亂,意境深遠。他被譽為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之一,精擅隸、楷、行、草各體書法,尤以奇逸奔放、矯健縱橫的草書名聞天下。他的草書龍飛鳳舞、似仙風道骨,老辣瘦韌,圓渾矯健,果敢飄逸,可謂“遠看有勢,近看有質”,頗具一種“得道成仙、出神入化”的書卷氣息。中國悠悠千年書法史,歷代書家燦若繁星,但堪稱里程碑式的草書大家卻屈指可數(shù):王羲之、懷素、黃庭堅、祝枝山……當代則首推木月文。他的草書以王羲之為宗,釋懷素為體,董其昌、祝枝山為賓,集各家之長,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木月文的草書已臻佳境,筆勢圓轉,濃淡枯濕變幻多端,成一家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