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正是因為對張國榮的努力看在眼里,也非常理解張國榮那時候的處境和心情,所以,《默默向上游》的詞才那樣深入淺出、字字如金,“幸運不肯輕招手,我要艱苦奮斗,努力不會有極限,若遇失敗再重頭,現(xiàn)實欺弄不擔憂,我要跟它決斗,挺著胸對抗命運,用力握實我拳頭”。
歌詞沒有豪言壯語,全是掏心掏肺地說貼心話。甚至,我們可以想象,在1980年代中期的香港,中環(huán)或者尖沙咀的一間咖啡館里,黃霑邀約彷徨的張國榮到咖啡館里談心。兩人一邊喝咖啡,一邊聊天。那天,黃霑對張國榮說的話,就是《默默向上游》的歌詞。黃霑作為一個歌壇大哥,做這樣的事情應該是合情合理的。
可以說,《默默向上游》是黃霑對張國榮的激勵,也是哥哥的自勉。
任何一首歌的成功與否,詞曲決定了一半,另一半就交給了歌者。就像黃霑說的那樣,張國榮有能力點石成金,隨便多么普通的歌曲,只要交給他,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他后來的很多歌,其實詞曲本身并不出眾,但經(jīng)過張國榮的演繹之后,脫引而出,驚為天人。
想起一位音樂人這樣評價張國榮:論聲音條件,論演唱技巧,他未必能稱得上絕佳,但他每首歌每個字都是以情帶聲,歌聲中寄托的感情有多少,他的聲音感染力也就有多少。張國榮是容易動情的,這是一個歌者成功的必然因素。一首歌能感染聽者,是因為歌者投入的感情,讓聽者產生了共鳴。歌者和聽者,才發(fā)生了心靈的交流。
《默默向上游》適合所有處于人生低谷、彷徨不堪的人聽。沒有振奮的曲調,沒有說教的歌詞。一切都緩緩道來,如一位經(jīng)歷豐富的兄長在對你講述人生的感悟,歌中聽不出任何強迫感。初聽不覺得怎樣,但想繼續(xù)聽;再聽覺得還可以,但依然想繼續(xù)聽;聽的次數(shù)多了,才知曉歌中的意味。
我們常說,歌以詠志。聽《默默向上游》,我總會聯(lián)想到張國榮的個人奮斗歷程。從某種程度來說,電影《鼓手》和歌曲《默默向上游》都是張國榮彼時心境的表現(xiàn),電影和歌曲的主題與結局,也預言了張國榮后來的星途坦蕩。20年后,當年那個追逐夢想的青年,最終成為一代巨星。
從1977年到1983年,張國榮經(jīng)歷了漫長的煎熬。雖然早在1977年的歌唱比賽中就脫穎而出,雖然早早就發(fā)行了專輯,但是,他的星路卻依然坎坷,看不到未來。皓月當空,星河燦爛。但是,任何一抹光輝都不屬于自己??墒牵瑥垏鴺s一直在堅持,守望著心中的夢想,從未放棄。這個時候,他投入到《鼓手》的演繹和《默默向上游》的演唱中,通過電影和歌曲,向世人吐露心聲,表達自己從未放棄對夢想的追逐。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但面對困境的態(tài)度決定了是否能成功突圍。其實,命運給我們的選擇不多,努力,或者放棄。無論怎樣,命運總是握在自己手中。1983年,張國榮有青春與激情,但人生卻不太如意。命運給他制造了很多麻煩。值得慶幸的是,他挺起了胸膛,握緊了拳頭,“我愿那苦痛變力量,默默忍淚向上游”。
事實上,我們都是人生的“鼓手”,我們都應該默默地向上游。只有逆風飛揚,才會體味到成功的不易和快樂。所以,當我們遇到困境時,千萬別丟了手中的鼓槌。此刻,我的耳畔回響起泰戈爾的詩句:“只要被打碎,我就隨風飛。只要未被打碎,我就還在這里,迎接生活給我的一切打擊?!笔聦嵣?,我們是打不碎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帶著所有的困窘與傷痛,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上堅強前行。
張國榮努力了,成功了,成為了傳奇。當張國榮一路披荊斬棘,邁向成功的殿堂時,不知道黃霑會不會因為當年那首詞而倍感欣慰。我猜他會的,而且還會在電話里老不正經(jīng)地說:“難道就不請我喝杯咖啡嗎?”
張國榮早期的很多經(jīng)典歌曲都是日久彌新,經(jīng)過時光洗禮之后,重新演繹往往會產生新的感受。比如《儂本多情》、《為你鐘情》和《有誰共鳴》,他在后來的演唱中增添了更多世事的滄桑,加入了更多人生感悟。但是,《默默向上游》他后來唱得少了。我很想聽聽,身為天皇巨星的張國榮,又將如何演繹當年的《默默向上游》;我很想聽聽,五十歲或者六十歲的張國榮,又將如何用聲音詮釋《默默向上游》。只是,上蒼沒有給我們這樣的機會。
遺憾,只有靠我們的想象來彌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