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海孤島(3)

羊道·深山夏牧場 作者:李娟


雖然兩家人住在一起,羊一起合牧,牛一起放養(yǎng),連鹽槽也放在一起??傻搅宋果}時就界限分明,各吃各的食槽,誰要越了界就立刻有人沖過去打罵。這倒不是因為小氣,是為了讓牛啊羊啊馬啊養(yǎng)成好的習慣。亂吃別人家的鹽的話,就懶得回家了,尤其是馬和駱駝,時間一長,容易丟失。

牛羊們舔食鹽粒時,極珍惜地細細品嘗,像我們吮一顆糖那樣津津有味。

爺爺家有一峰駱駝,又高又威風,可不知為什么,脖子上一直掛著個塑料的醬油壺,還是“七一醬園”牌的,還是有壺嘴有壺把的曲線造型,還是一公升半的容積……非常納悶。如果是為了做標記,這標記也未免太……

不過還有一峰駱駝更是出洋相,不但脖子上纏了四五朵塑料花,耳朵上還各綁了一團紅紅綠綠的花布,背上還抹了一大團鮮艷的紅。時常見它花枝招展、喜氣洋洋地在駐地附近走來走去。

記得在冬庫兒時,正在脫衣服的駱駝們更是怪態(tài)萬千。有的脫得只剩一條褲衩,有的卻只脫了褲衩,光著屁股。不知為什么,剪駱駝毛從來都不給人家一下子剪完,總是一點一點地來。

自從來到吾塞,沒兩天,我們駱駝的衣服脫得干干凈凈,一個個只剩下一大把胡子。

我們的牛倒是沒啥怪相,除了長大了必須得斷奶的小牛,人們給它的鼻子上掛了個鐵牌子。別的小牛都沒掛,就它掛著,可見這個家伙有多么不自覺。鐵牌子實在太有效了,令它只能低頭啃草,沒法抬頭吮奶。一抬頭,嘴巴就給嚴嚴實實擋住了。不過不曉得小牛柔嫩的鼻孔掛一塊如此沉重的鐵片疼不疼。

每天下午大家出去趕牛,大約傍晚七八點開始擠牛奶。一個多小時后,差不多就結束擠奶的工作了。接下來開始趕羊入圈。

我們駐扎的地方地勢極高,像小島一樣飄浮在茫茫林海之中。四邊的樹木逐漸低了下去,森林在下方連綿起伏。

每天傍晚,羊群會沿著條條通往這林海孤島的小路,匯聚上來,一支一支出現(xiàn)在山頂。不知為何,羊吃草的時候,是遍野散開的,但清晨出發(fā)和暮歸時,卻只走在路上。由于那些路只有尺把寬,羊們便很自覺地排著單列縱隊一行一行地前進。站在山頂的大石頭上往下看,羊群像一條條纖細的河流,從四面八方緩緩向上方流來,整齊有序。真是奇怪。明明那一大面山坡坦闊無物,它們從來不曾一擁而上,亂七八糟往前沖(當然,這是在沒人追趕的時候)。

等羊陸續(xù)到齊了,母親各自領著孩子站在山頂空地上,等候分離。羊感覺到天色變暗時,不會輕易亂跑。

那時,扎克拜媽媽就該放下手里的活,招呼我去趕羊了:“親愛的李娟!羊的趕!”——這是她非常流利的一句漢話。

我的趕羊工具是隨手拾撿的樹枝。而媽媽的工具是鐵锨,可長攻,可近取。哪只羊不聽話了就拍它一锨。要是沒拍著,跑掉了,就鏟一锨泥土扔過去。

兩個男孩則丟石塊,又疾又準。

卡西帕不用任何工具,喊一嗓子,比什么都管用。

斯馬胡力和海拉提騎著馬山上山下地跑,把失群的羊一一聚攏過來。

在吾塞,我們有一個大大的石頭羊圈,幾乎占去了山頂四分之一的面積。不但小羊能圈住,所有的大羊也全都能圈住。我們先把所有羊統(tǒng)統(tǒng)趕進去。大羊圈最里面靠著幾塊巨大的山石處砌有小羊圈。斯馬胡力和海拉提兩個一左一右站在小羊圈入口處,等羊群經過那里,就轟走大羊,放進去小羊。等全部小羊進了小圈,就堵上入口。半個小時折騰下來,糞土蕩天。大羊小羊圈里圈外一起抗議,咩叫不休。

到了吾塞,羊羔們已經長得很大了,我都快分不清大小羊了,大家卻能迅速分清。入欄時,一個也不會錯放。后來才發(fā)現(xiàn),小羊的皮毛厚實,濃密,柔軟,干凈膨松,還微微帶卷。大羊則臟成一綹一綹的。活了許多年與只活了半年到底不一樣,衣服都會舊很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