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的書院與教育傳統(tǒng)(4)

風物長宜放眼量:季羨林談傳統(tǒng)文化 作者:季羨林


上面我撮要敘述毛禮銳等的對書院特點的五點總結。在組織管理方面,書院也有特點,如管理機關比較精干,經(jīng)費一般能獨立自主等等。

三、新教育制度的興起

隨著西方殖民主義者侵略的加強,隨著清代封建統(tǒng)治的日益腐朽,自19世紀中葉起,中國有識之士就痛切感到,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等非改革不行,教育當然也在改革之列。魏源認為,理學“上不足致國用,外不足靖疆國,下不足蘇民困”,簡直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他主張向西方學習,改造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魏源以后直至19世紀末葉,有不少人說八股文無用,主張翻譯外國書籍,引進外國制度。洋務運動興起以后,新教育也隨之而興,創(chuàng)建新型學校,設立同文館,學習外國語文,開展工業(yè)技術教育,創(chuàng)辦船政學堂、機器學堂、水師學堂、武備學堂、水陸師學堂、派遣留學生,等等。1898年“百日維新”以后,設立京師大學堂,為現(xiàn)在北京大學的前身。又逐漸廢科舉,廢八股文。經(jīng)過了許多波折,以西方資本主義教育為模式的中國新教育制度基本上建立起來,在中國教育史上開辟了新的一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