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宏觀上看中國文化(7)

風物長宜放眼量:季羨林談傳統(tǒng)文化 作者:季羨林


兩個超級大國似乎也認識到,靠武力征服世界的美夢是不現實的,他們似乎也愿意和平共處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要怎樣來認識西方文明,怎樣來認識東方文明——中國文明,怎樣來認識文化交流,就非常值得我們注意了。

我在上面提到的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未來的作用有自己的看法。在同日本宗教活動家池田大作的談話中,(見《展望二十一世紀——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錄》,茍春生、朱繼征、陳國梁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北京,1985年),他詳細闡述了自己的看法。為了把他的觀點介紹得明確而翔實起見,我想在這里多引用他的一些話。湯因比說:

因此按我的設想,全人類發(fā)展到形成單一社會之時,可能就是實現世界統(tǒng)一之日。在原子能時代的今天,這種統(tǒng)一靠武力征服——過去把地球上的廣大部分統(tǒng)一起來的傳統(tǒng)方法——已經難以做到。同時,我所預見的和平統(tǒng)一,一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主軸為中心,不斷結晶擴大起來的。我預感到這個主軸不在美國、歐洲和蘇聯,而是在東亞。

由中國、日本、朝鮮、越南組成的東亞,擁有眾多的人口。這些民族的活力、勤奮、勇氣、聰明,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毫不遜色。無論從地理上看,從具有中國文化和佛教這一共同遺產來看,或者從對外來近代西歐文明不得不妥協這一共同課題來看,他們都是聯結在一條紐帶上的。并且就中國人來說,幾千年來,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民眾,從政治文化上團結起來。他們顯示出這種在政治、文化上統(tǒng)一的本領,具有無與倫比的成功經驗。這樣的統(tǒng)一正是今天世界的絕對要求。中國人和東亞各民族合作,在被人們認為是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人類統(tǒng)一的過程中,可能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其理由就在這里。

如果我的推測沒有錯誤,估計世界的統(tǒng)一將在和平中實現。這正是原子能時代唯一可行的道路。但是,雖說是中華民族,也并不是在任何時代都是和平的。戰(zhàn)國時代和古代希臘以及近代歐洲一樣,也有過分裂和抗爭。然而到漢朝以后,就放棄了戰(zhàn)國時代的好戰(zhàn)精神。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重新完成中國的統(tǒng)一是遠在紀元前202年。在這以前,秦始皇的政治統(tǒng)一是靠武力完成的。因此在他死后出現了地方的國家主義復辟這樣的反動。漢朝劉邦把中國人的民族感情的平衡,從地方分權主義持久地引向了世界主義。和秦始皇帶有蠱惑和專制性的言行相反,他巧妙地運用處世才能完成了這項事業(yè)。

將來統(tǒng)一世界的人,就要像中國這位第二個取得更大成功的統(tǒng)一者一樣,要具有世界主義思想。同時也要有達到最終目的所需的干練才能。世界統(tǒng)一是避免人類集體自殺之路。在這一點上,現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不是在半個舊大陸,而是在人們能夠居住或交往的整個地球,必定要實現統(tǒng)一的未來政治家的原始楷模是漢朝的劉邦。這樣的政治家是中國人?日本人?還是越南人?或者朝鮮人?

池田說:

從兩千年來保持統(tǒng)一的歷史經驗來看,中國有資格成為實現統(tǒng)一世界的新主軸。您這一說法,在考慮今后世界問題時,具有極為重要的啟示。(第294~295頁)

這兩位著名的國際活動家,主要是從歷史上和政治上談論了中國的和世界的未來,其中也涉及文化。他們的意見,我覺得非常值得注意。至于我自己是否完全同意他們的意見,那是一個次要的問題。重要的是,在目前我們國內有那么一小撮人,聲嘶力竭地想貶低中國,貶低中國文化,貶低中國的一切。在這樣的時候,有像湯因比這樣的通曉世界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大學者,說出了這樣的意見,至少可以使這些人頭腦清醒一下。你不是說月亮是外國的圓嗎?你們中間不是有人竟認為中國連月亮都沒有嗎?現在有外國人來說,中國有月亮,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而且圓得更美妙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