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兩個發(fā)生在朋友身上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女主角就叫琪吧。琪姑娘認識了一個“學霸”男,是參加學校社團活動時認識的(也就是說,雙方共同的朋友很少)。她對他的各個方面都很滿意,認為他是愛學習、三觀正、格調高的三好青年。只有一點不好——情商低。
“他什么都好就是情商低”,這是剛交往那段時間琪總掛在嘴邊的話,因為這個“情商低智商高”的男朋友,把她宿舍的同學也折騰得很苦惱。因為“學霸”每天學習到半夜就算了,還總喜歡半夜學習完之后和琪打電話。本來琪也不想總在半夜聊天的,可別的時間打電話他都很少接,不是在開會就是在上課,要么就是在自習。
為了做一個“懂事”的女朋友,琪也只好妥協(xié)了。
要是不會影響別人也就算了,可每天半夜打電話搞得宿舍的姐妹都沒法好好休息,但是礙于情面又不好意思直接說。
直到冬季的某夜,琪在宿舍樓道里打電話太長時間(因為陽臺太冷)吵到別的宿舍休息,被別班的人罵了,后來才漸漸少打了。
可她不主動打電話了,發(fā)現(xiàn)男朋友也不主動聯(lián)系她了。
還有一件讓兩個人矛盾加深的事,琪每次帶男朋友見自己同學,他總會說一些讓人很沒面子的話(男朋友從不帶她去自己學校,說在學校里面會遇到熟人不自在)。
有次,一個女同學帶男朋友和琪一起吃飯,那男的是政法大學的,雙方一打招呼,女同學介紹琪的男朋友是某某大學的。那男的也是沒話找話,說自己當年考某校(就是琪男友的學校)只差一分。
琪男友接了句“哦,沒考上的人都這么說”。那頓飯讓大家吃得都很尷尬。
可是琪的男朋友也很坦然,每次遇到類似的事情總是態(tài)度誠懇眼神堅決地說:“好啦好啦,人家就是情商低,你又不是不知道。原諒我這一次行嗎?”
當時我們很多朋友都跟琪說,你對象不對勁啊,總是晚上聯(lián)系你,白天再忙也不至于打個電話的時間都沒有吧。
過了一年多,倆人果然分手了,其實這個故事最狗血的是分手這段。分手是因為后來琪查他手機,發(fā)現(xiàn)他在學校還有一個女朋友。發(fā)現(xiàn)之后,琪不動聲色,還偷偷弄到了他另外一個QQ的密碼和豆瓣賬號。
看了這位學霸和“正牌女友”還有豆瓣小妹子的那些記錄,她才恍然大悟:他哪里是什么情商低??!
人家和 “正牌女友”的聊天恩愛著呢,什么好聽的都會說,還引經(jīng)據(jù)典的。想想也是啊,人家可是“學霸”,想引用個詩詞歌賦什么的,還不是信手拈來?
學霸在豆瓣上跟不認識的妹子聊天更甚,笑話段子一個接著一個的,哪有半點在她面前“情商低”的影子。
琪這才知道,自己在他那里,連網(wǎng)友的待遇都夠不上。
原來“學霸”男是這樣的人,處了一年多她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才是情商低的那個!
再說一個學姐相親遇到的奇葩男。學姐當時在讀研,不過當時也快30了,家里人有點著急,只要是聯(lián)系上什么熟人認識的,在北京的年齡合適的就給她介紹見面。
學姐也是不挑剔的人,即使對方是??飘厴I(yè),她還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