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開了間茶館,主人是位大姐,招呼我路過品茶。喝茶閑聊間,問大姐貴姓,大姐說姓羅,老家是中原人——客家人自我介紹喜歡說自己祖上中原、郡望何處。我開玩笑說:那您就應該是隋唐羅成的后人。羅姐笑了:說不準。旁邊有人搭話:羅成?他死得很慘喲!(此人大約看過《隋唐演義》。)羅姐正用公道杯分茶水,正色道:你認為人家死得慘,可人家不這么認為,人家家里人也不這么認為,我跟你說古人啊一輩子求的就是一個好死,就是死得有意義、有價值、值!
舉座聞之肅然,斂色而敬。
日前在北京拜謁文天祥祠,小院寂寥,秋風瑟瑟,落木蕭蕭,思文丞相之死,令人感奮——其時元兵兇猛南下,攻下臨安,俘年僅五歲的恭帝及謝太皇太后等,押解北上。文天祥與張世杰、陸秀夫等效北宋靖康事,先后擁立宋宗室兩個小王為帝,即端宗與少帝。崖山?jīng)Q戰(zhàn),宋敗。見大勢已去,陸秀夫對八歲的少帝說:德佑皇帝(恭帝)被俘押往元大都,受盡侮辱,皇帝您不能再落入敵人手中了,“義無再辱”,臣必須和您一起死!言罷背負少帝蹈海。張世杰領軍戰(zhàn)斗至最后一刻,亦無憾而死,他的外甥投降元軍,曾經(jīng)來勸降,被他罵回去了。文天祥被俘押解至元大都,元帝一直想統(tǒng)戰(zhàn)他,因為雖然天下被快馬彎刀拿下,但血雨腥風之中,仍未完全安定,如果能有一個宋丞相文天祥主動投降,再委以元朝丞相之職,那將是整個華夏大地被征服的絕妙形象代言人,勝過百萬蒙古騎兵艱苦征戰(zhàn)。但是,元主失算了,文天祥誓不為所動。元丞相孛羅親自勸文天祥,許以富貴尊榮,文嗤之以鼻。孛羅怒而譏諷:你們立了兩個小皇帝,不是沒有成功嗎?文天祥說:立皇帝是為了保存社稷,有皇帝在一日,為臣的就盡一日責任,管什么成功不成功呢!孛羅冷笑:明知不能成功,還費這些功夫干什么???文天祥答:你們哪里懂我華夏仁義之道——就像父母得了重病,雖然不一定治得好,但是做兒女的怎么能不為父母延醫(yī)問藥?盡兒女之義罷了,如果真是救不了,那就是天命。今天我文天祥就等著一死,不要再廢話了!其氣凜然,挫折胡虜囂張之氣,感撼千古士子之心。
當時為宋室殉死者,單是崖山一役,就有百姓官屬數(shù)十萬人,海上漂浮的尸體綿延數(shù)十里。元兵攻占一城,見城無虛井,皆被自殺殉國者的尸體填滿,其狀甚駭。衡州被元軍攻擊甚急,將破,知州尹谷卻回家從容為兩個兒子舉行冠禮。守軍將領斥責:此危急時刻,你還有心思行此迂闊之事?尹谷從容答:我正要讓我的兒子以成人的身份去地下見自己的先人。禮成,舉家自焚而死。潭州知州李芾抗敵,受傷力竭,鄭重委托一仆:我應當死,家人也不能受侮辱,我命令你把我的家人都殺了,最后殺了我。元軍攻入福州,抓住知軍陳文龍,逼文龍投降,文龍不懼,摸著自己的肚子說:這里裝了一肚子節(jié)義文章,你們就別逼了,沒用!陳文龍被殺,他的母親很欣慰:我能跟我兒子一起死,又何恨哉!
像這樣震撼人心的死,舉不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