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yè)后步入社會,我毫不猶豫地選擇挑戰(zhàn)記者這個職業(yè)。因為成為一名記者是我從小的夢想,另外我也想讓人們認識和了解“溫”這個少見的姓氏。記者的工作充滿了樂趣,所以我投入了全部的熱情。因和朋友約好碰面而未到,不知被罵了多少次。不知是因為我工作夠努力,還是我運氣比別人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nèi)便擔任了編輯一職。記者主要是跑現(xiàn)場,編輯的主要工作內(nèi)容則是對后輩采訪獲得的材料進行篩選,審查內(nèi)容決定上不上報,制定企劃的方向。這樣一來自然而然遠離了第一手資料。
37歲時,我因個人原因從報社出來,開始發(fā)行名為《波波族》的奢侈品雜志以及名為《car》的汽車銷售雜志。“溫前輩在做奢侈品雜志?。?rdquo;后輩記者們也為我能做自己的事業(yè)替我感到驕傲。“雜志熱銷,讀者的反應不錯。”誰都會這樣設想,我也不例外,現(xiàn)實卻與我的想象相悖。后輩記者雖然羨慕不已,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其中的苦楚。我本打算聘用收費的專業(yè)模特為汽車拍攝廣告,各大汽車廠商卻不愿意在我的雜志上發(fā)布廣告。他們認為有能力買車的消費者是不會看汽車雜志的。就這樣,我月?lián)p失1億韓元卻還在堅持。面對當時的困境,我真的覺得還不如死了好,甚至曾多次萌生自殺的想法。
記者是一群特殊的人,他們在工作中從來都沒有權(quán)利去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更不能在新聞中摻雜自己的任何感情,只能客觀地進行報道。長期在這種環(huán)境下工作之后,記者們覺得自己的身上已經(jīng)看不到了“主見”,因此覺得自己不適合去打拼事業(yè)。甚至在圈內(nèi),記者們會用一句“做過記者的下輩子才能成為商人”來自嘲。當然,起初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思來想去,還是不能脫離新聞,覺得“奢侈品雜志社的老板”這個稱呼挺適合我??墒?,這一切都是空想而已,理想和現(xiàn)實的距離是遙遠的,想要名利雙收,那更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