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安慶的父親對于沸沸揚揚的“慈悲之戀”也是有耳聞。堅決反對。孫傳瑗生有3個子女,其中大兒子是自閉癥,基本不能正常生活。小兒子則因盲腸炎死于南京。孫多慈性格溫柔,對父母百依百順,孫傳瑗本來就十分偏愛,如此一來,更疼愛有加。
徐悲鴻雖也是個優(yōu)秀人物,但必定大孫多慈17歲,且已有家室,讓自己的女兒嫁給這樣的人,孫傳瑗在感情上無法接受。但孫傳瑗不知道,有些事天注定了的,后來嫁與的許紹棣,同樣也是大齡且是有家室的。
孫傳瑗明令禁止二人來往。徐悲鴻寫來的書信也都被盡數(shù)攔截和收繳。無奈之下徐悲鴻只得將書信寄望安慶女中。孫多慈也總是躲著給徐悲鴻寫信。
1936年3月7日,《中央日報》刊載出一條消息,標題是《徐悲鴻賣畫》。“所得之資,用以救濟貧苦有志的青年藝術家。”明眼人一看便知,徐悲鴻想要救濟的對象,就是女弟子孫多慈。
之后不久,徐悲鴻趕到上海,與舒新城簽訂了協(xié)議書,“請將弟存款內(nèi)撥二千五百元,陸續(xù)購買孫多慈女士畫,詳細辦法,另紙開奉。務懇吾兄設法照辦為感。”
5月10日,徐悲鴻首赴安慶。船一靠上碼頭,他就迫不及待沖下船??粗掖覐谋么贤渡馅s,頭發(fā)被夜風吹得很亂,等候多時的孫多慈不由得心生憐意,對這位大男孩,更如何一個“愛”字了得。
“多虧先生幫助,多慈才能過的順意。”徐悲鴻聽了有些慍怒,她覺得她這般說就是拿自己當外人,太生疏了。于是就不說話了,板著臉自顧自的走路。聰慧如孫多慈,很快就知道自己失言,他想必是生氣了。于是高聲說“先生可知安慶的黃梅小調(diào)好聽,多慈給你唱上一段可好?”
這下徐悲鴻來了興致,平日看她作畫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不想還喜唱些小戲曲。孫多慈見徐悲鴻面露喜色,于是開了嗓,唱了段黃梅戲經(jīng)典段子《對花》。唱腔歲稚嫩,但是也別有一番韻味。安慶老街的青石板路上就這樣留下了一段青澀的黃梅小調(diào),還有大畫家徐悲鴻的爽朗大笑。
1937年初夏,徐悲鴻又兩次來到安慶,而此行的目的,則是協(xié)助孫多慈在安慶舉辦個人西洋畫展。在此期間,徐悲鴻一時興起,畫了兩幅小品,分送孫多慈和她 的閨中密友李家應。
這兩幅徐悲鴻的畫小得可愛,畫給孫多慈的是壽桃,題了‘慈弟 清玩’;畫給李家應的是水鴨,上款‘應弟存玩’,這一對尺寸相同的稀世珍寶,筆觸細膩,和平常的徐悲鴻作品風格截然不同。題款也很有講究,同樣是“玩”,題給孫多慈的是“清”,題給李家應的是“存”,別樣的感情,在這兩個字中充分體現(xiàn)出來了。這也是他與孫多慈情感發(fā)展的巔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