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為畫廊的報章雜志(2)

飛翔吧,大清帝國 作者:武田雅哉


格列佛與清朝士兵

這里我們稍微轉(zhuǎn)換方向,來看看清末的文藝雜志吧。1892年,點石齋石印書局發(fā)行了個人雜志《海上奇書》22。之所以稱為“個人”,是因為里面幾乎都是作家韓子云23(1856—1894)一個人的作品,而且大部分都是長篇小說《海上花列傳》24。這部小說和李伯元25的《海天鴻雪記》26都是用吳語寫成的清末著名狹邪小說27。《海上花列傳》的每一章回都插有占一整張版面的兩幅插圖。

清末雜志里的插圖,一般是像這樣被繪制在與文字分離的獨立頁面上;或是在文章以外的空白處,放入與內(nèi)容無關(guān)的插圖。民國以后,才開始出現(xiàn)像歐洲的小說書籍一樣,在書頁間隨處插入跟本文內(nèi)容一致的圖畫。關(guān)于插圖,清末的論者是這么說的:

外國小說中,圖畫極精,而且極多,往往一短篇中,附圖至十余幅……近年各大叢報,及《新小說》中之插畫,亦甚美善。特尚未能以圖畫與文字夾雜刊印耳。28

在20世紀的最初十年,即清朝的最后十年,被稱為“清末四大小說雜志”的四種雜志接連創(chuàng)刊。最先是上段引文提過的《新小說》(1902),其次是《繡像小說》(1903)、《月月小說》(1906)和《小說林》(1907)。其中只有《繡像小說》是線裝本,且以“繡像”(即插圖)作為雜志的名稱。正如其“繡像”之名,雜志每期都刊登有數(shù)幅仿自《海上奇書》的石版畫。其他三種則是洋裝本29,沒有所謂的插圖,僅在空白處放上了圖畫。不過,卷首都設(shè)有凹版印刷的圖頁,上面登有國內(nèi)外名畫、名勝古跡的照片,或是外國小說家的肖像。前面論者稱贊《新小說》里的插圖,就是指這個凹版印刷的圖頁吧!

借由這些雜志,中國人接觸到了許多外國的小說?,F(xiàn)在就來瞧一瞧《繡像小說》中所刊載的《格列佛游記》中的插圖吧(見圖14)。請看格列佛被小人國軍隊抓住的畫面,令人驚訝的是,小人國的城墻和部分建筑物所呈現(xiàn)的風(fēng)格,不就是中國式的嗎?不僅如此,格列佛還拉著小人士兵的“辮子”呢!不過,最根本的問題不在這里。我們應(yīng)當注意的是,畫師對“外國人”格列佛的軀體所作的不合常理的描繪?!独C像小說》的畫師們,本領(lǐng)稱不上高強。畫“中國人”時倒是無妨,依照原樣即可畫成“像人的樣子”;然而在畫“外國人”這個未知題材時,畫師們覺得情況跟以往有點兒不同,就更施展不出什么本領(lǐng)了。關(guān)于這一問題,我們稍后再來思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