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機器人程序大軍(2)

決策的智慧 作者:【英】諾瑞納·赫茲


湯姆·麥克馬斯特使得其中一些最頑固、最多疑的人——《衛(wèi)報》、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記者——相信他是敘利亞人,是一位女同性戀博主。他承認自己設這個騙局的時候,甚至和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的桑德拉·巴戈利亞談起了戀愛。網站實際上是一些公司的幌子,人們用它們來宣傳某種意識形態(tài)或者傾向性報道;這么多年來,有許多記者和評論員都上了它們的當。

在這個時代里,我們遇見的多是匿名人士,他們帶來的信息可能是我們不知道或是未被證實的;后來這些人的真實身份被揭開后,我們卻發(fā)現(xiàn)他們是一些徹頭徹尾的騙子,尤其是那些為自己的騙局投入大量時間或金錢的人,他們極其狡猾,對于他們給出的信息我們必須進行篩選。

此外,你還可以采用一些簡單的方法,揭開這些騙局。

假如你正在考慮根據某個人的言論做決策,如某位博主或是在聊天室或網絡論壇偶遇的某個人,你該想想是否可以通過其他媒介直接聯(lián)系到他們?打電話?發(fā)郵件?還是面對面交流?

假設這個人聲稱他是某位權威人士,如WebMD 網站的婦產科專家,你是否可以在其所屬醫(yī)院的名冊上找到他的信息?假設他給了你聯(lián)系電話或者其他聯(lián)系方式,你真的可以聯(lián)系到他嗎?但這些方法也不是萬無一失的,任何一種聯(lián)系資料都可以被篡改,身份證明也可以被竊取。一些記者也的確約見了阿明娜(麥克馬斯特),但他們卻只能在大馬士革的咖啡廳里干等,而她(他)的借口是自己如今是安全機關密切跟蹤的對象。假設你得到的信息經不起任何考驗,你就應該有所警覺了。

假設你相信某條評論或某篇博客,那么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會產生越來越多的線索和網上的解決方式,它們可以幫助你從“虛假”中分離出“真實”。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員研發(fā)了一種復雜的計算程序,該程序可以分辨出真實和虛假的評論。事實證明,虛假的酒店評論更側重 “和誰去”(就如“我和丈夫”),最經常使用代詞“I”和“me”(都是“我”的意思),而較少提到酒店的名字。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正在研發(fā)一個計算機程序,用于跟蹤評論員的互聯(lián)網協(xié)議地址,從而判斷他的評論內容、發(fā)表評論的頻率,以及他們的評論是否遵循某種贊美形式。史蒂文斯理工學院(位于新澤西州霍博肯)的科學家研發(fā)了一種軟件,可以調查出任何一個你在網上看到的人的性別。比如湯姆·麥克馬斯特這個案子,該軟件的預測結果是:阿明娜的言論出自男人之手的可能性為63.2% 。

隨著網絡造假現(xiàn)象的逐漸增加,揭露這類造假信息的軟件市場也隨之發(fā)展起來。雖說這類技術是主流,但你也可以問自己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問題—是否有大量類似的評論論調使用了相似的詞語和句子?這條評論或這篇博客使用的語言像人們平常會使用的語言嗎,或者只是某種廣告語言?那個評論員、博主和發(fā)推特的人叫什么名字?是真名,還是隨機拼湊的名字?

這些都是潛在的危險信號:你可能被騙了。它們都可以告訴我們,在對我們接觸到的東西做出反應前,要多做功課,多花一點兒時間進行網絡調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