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切事物中找到歡喜,只因為有一顆善于體察和珍惜的心。
不知從哪一天起,也很難說是因為什么,情緒常陷于低落萎靡之中。沒有斗志,沒有野心,沒有興奮點,一切都無可無不可。對這個世界,對一切事物都喪失了熱情與興趣。
這真是致命的恐慌??偢杏X時間的飛逝,讓一切都雨打風吹去,最后化為虛無,就像一切從來沒有發(fā)生。就像一個無邊的黑洞,把所有的行動力、夢想都化為齏粉。
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每一天都像是白過的,因為內心沒有跟著成長與沉淀。也會參加聚會,置身于這樣那樣的場合之中,起勁地開著玩笑,讓彼時彼刻的時空活色生香,可是,內心是蕭索的,總會瞥見自己笑容背后的空洞。
有時候,會很羨慕那些能始終活在當下的人。他們總會生活得有滋有味,總能為眼前的一切興高采烈,為眼前的一場宴會、一次旅行、一筆數(shù)額不多的獎金、一雙新買的鞋子,找到真真切切的歡喜與滿足。仿佛那一剎那即是永恒。
或者,從不追問何為永恒,何為意義,不問青紅皂白地活著便好。
有時候,也會為那些簡單而閃亮的瞬間擊中:酷烈的陽光下,蹬三輪車送貨的工人脊背上滾滾而落的汗珠,他用汗?jié)竦氖终平舆^一疊零鈔時眼角紋路的跳躍;一個母親帶著年幼的嬰兒洗澡,邊洗邊情緒飽滿地給他唱歌,那孩子表情懵懂不為所動,母親像是在唱獨角戲,可卻那么投入,臉上生出無與倫比的光輝;無人的小徑上,一朵小花在不為人知地蓬勃……那些生命的氣息都讓人心思奔涌,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潮汐律動。
朋友給我講述了她經(jīng)歷過的親人的死:年僅23歲的小姑子因為家庭瑣事,喝農藥自殺,家人發(fā)現(xiàn)后把她送到醫(yī)院搶救。洗胃后,她終于從重度昏迷中醒了過來。醫(yī)生叮囑小姑子的家人,一定要不停地和她說話,讓她保持清醒,不能讓她睡過去,一睡過去可能就醒不來了。于是家人握住小姑子的手,不停地和她說話,她一睡著就把她喚醒,這樣持續(xù)了一個多小時,她也時醒時睡斷斷續(xù)續(xù)地說著話。疲憊不堪的小姑子懇求道:“讓我睡一會兒,就睡一小會兒……”
最終,她睡過去了,永遠地睡過去了,撇下了一歲多的孩子。
那種迅疾與猝不及防,讓朋友深感生命的脆弱,好像誰都隨時會被上帝召走。
“從那時起,我才發(fā)覺不僅身體會沉睡,我們的靈魂也常常在沉睡,需要我們經(jīng)常去喚醒它,拍打它,才不會讓它墜入麻木虛無。從那以后,我對每一天都心懷感激,感覺每一天都像是白撿的。哪怕我平平常常地給孩子燒一頓飯,也會去想,如果是一個死去的人,上帝跟他說,讓你回到人間一次,陪你孩子吃一頓飯,那他會是什么感覺啊?他一定會幸福死了,給他個皇帝做他也不愿意換啊。這樣的一頓飯對他意味著什么?那不是天大的幸福嗎?這樣比照,就覺得眼前擁有的一切全都是福祉……”
我怔住了,眼角有些濕潤。在朋友看來,眼前庸常的一切,包括一道菜一碗湯,都變得不同凡響。只因為,你持了另外一種眼光。
與死相比,生的一切都是奢侈、巨大、厚重的。而朋友能從一切事物中找到歡喜,找到毋庸置疑的存在感與價值感。只因為,她有一顆善于體察和珍惜的心。
一直以來,我一直飄浮于生活的表層,空心人一樣過活,沒有沉潛入生活的內部,找到它的份量——如果你沒有活出價值感,沒有活出重量,那只是你的問題,并非生命本身的問題。
人生的盡頭都是虛空,生的結局就是死,在這必然的結局面前,不更需要狠狠地活嗎?有多么虛空,就有多么實在;有多么絕望,就會升騰起多少希望;有多么悲傷,就有多么快慰。
在人潮洶涌的街頭熱淚迸流,在萬家燈火中找到內心的光亮,那些,都是結結實實活著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