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一個療法.埃利斯君.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部分(1)

世界是對的,你也是 作者:蔣碩


心理咨詢中的來訪者,百分之……都有個秘密目的。這目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使問題更強大”,并在這個過程中盡情談論和享受自我。對此我有諸多經驗,也樂于理解。所以,即使你認同前面提到的種種“不對”存在,我也不能給出承諾:“一切都會改變!你和世界明天會更好!”

不會的。即使接下來我們開始一本正經介紹心理學原理、分享自助技術與工具,只要你仍抱著觀望態(tài)度,只想獲得些談資,或試圖借助專業(yè)理論修補破綻令問題更無懈可擊,一切不會改變。

每看10篇二級心理咨詢師考試的案例報告,就有7篇使用合理情緒療法。倒不是說大家都愛從眾,確實這一療法原理簡明,操作便捷,效果相對確切,居家旅行皆宜,在實際心理診療中,也是藥物之外應用最普遍的療法。它的開創(chuàng)者就是阿爾伯特·埃利斯。在前面某處我曾想引用他的話:“你人生最好的時光就是當你認清,你所有的問題都是由你而生,你不會遷怒于你的母親,不會怪罪于整個大環(huán)境,也不會歸咎于國家總統(tǒng)。你意識到,只有你才是自己命運的主人。”

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1913~2007),美國人,自1939年起開始研究性、婚姻與家庭關系等問題。彼時他還未接受過心理學的專門訓練,但憑借著強大的探索精神,他在涉足這些領域最初兩年閱讀了超過10000篇相關論文、著作,后于1947年取得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在學術研究與咨詢實踐中,埃利斯將自己信奉的哲學觀點和注重實效的行為主義有機結合,在20世紀50年代開創(chuàng)了合理情緒療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簡稱RET,又稱理性情緒療法,屬“認知—行為”療法的一種)。1982年一次臨床心理學家排名中,埃利斯超過弗洛伊德高居第二,僅次于人本主義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卡爾·羅杰斯(我沒找到這次排名的詳細資料)。

掉書袋的話,這些就夠了。我想說的是,埃利斯君的獨特性,在于他實現了一種整合——哲學照進現實。很多人剛開始了解合理情緒療法時,以為又是心理學的“自欺欺人”,無非教大家把自己哄高興,去接受無法接受的現實。但漸漸步入其中,會發(fā)現,情緒的改變只是看得到的部分,看不到的則是情緒背后深刻的價值觀整理,或許那才是埃利斯君真正致力的部分。

近數十年間,全球眾多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醫(yī)生、咨詢師,在合理情緒及整個“認知—行為”療法的應用中獲得了大量成果,這一療法的應用體系也不斷豐富、優(yōu)化。但最可貴的是,人們由此了解到何為“教育的治療模式”,即在治療的同時或治療之外“傳遞自助能力”,使每個個體可以自行體驗、實踐,主動影響自我、引導自我、改變自我。這與弗洛伊德強調“外界分析和幫助”的精神分析手法大相徑庭,也是心理學發(fā)展中的一大跨越。合理情緒療法因其簡單精準,成為代表性的“自助”利器,在我們一路尋找存在之信,前往“對”的世界的途中,這是非常有用的東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