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進哥大 (3)

香國奇才呂碧城 作者:林杉


呂碧城要上一杯咖啡,坐在店前擺放的小桌前,打開畫夾,邊喝咖啡邊開始她的寫生。這里與海灣安謐大異其趣,熙熙攘攘,人聲鼎沸,把小小街道填充得密不透風,讓你無法靜下心來慢慢素描,唯一的辦法是即繪即成,非畫速寫不足以表達你此刻的心情。這個環(huán)境著實能鍛煉她的速寫能力。她不得不讓手下的筆瘋狂地奔跑起來,不然人物的表情神態(tài)稍縱即逝。

一個戴眼鏡的老者進入她的視野,他抱著書步履緩慢地走過小街;一對披發(fā)的青年男女互相簇擁著遠去的背影;近處意大利老板高鼻之下,一個碩大的煙斗煙跡裊裊升上天空;那條街道貼滿奇奇怪怪的廣告,由近及遠消失在遠方……

她的每一筆都力求表達出人物的真實,寫出人物的質(zhì)感,只有這樣,平面的紙上才能凸現(xiàn)出鮮活的風景和人物。

那個站在她身邊目不斜視的黑人女招待,鼓著金魚一樣的眼睛,一刻也沒有離開過呂碧城手上的筆。繪畫即將完成的時候,她禁不住在呂碧城的背后鼓起掌來,口中不停地喊著:“OK,OK!”

呂碧城回過頭去,矜持地說了聲“謝謝”,隨即簽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慷慨地送給了這個黑人女招待。

留學期間,呂碧城畫了無數(shù)素描、速寫和油畫作品,有靜物、有人物、有風景,厚可盈尺,大大提高了她的繪畫能力。

圣誕節(jié)這個源自德國的節(jié)日來臨的時候,紐約也不例外,大街小巷的門前豎起了雪一樣的冷杉樹。走在街上,到處都是攤貨市場推銷貨物的吆喝聲。尤其是十二月二十四這天晚上,人們聚在一起,唱圣誕歌、吃圣誕糕、跳圣誕舞、互贈禮品,徹夜不眠。

中國駐紐約領(lǐng)事館這天晚上也舉行集會,呂碧城入鄉(xiāng)隨俗,與好友楊蔭榆、凌楫民等中國留學生應(yīng)邀參加,參加集會的還有其他國家的領(lǐng)事和夫人,尤其是那些夫人們的晚禮服都很漂亮,珠光寶氣、異彩紛呈。那個扮作圣誕老人的侍者,穿著紅衣服、戴著紅帽子、蓄著白胡子,迎接八方來客。

這是呂碧城來美后的第一個圣誕節(jié),在音樂的伴奏聲中她很快學會了《圣誕歌》,而跳舞她則不會,只好站在一邊觀看。這對于一向心高氣盛的呂碧城來說,無異是對自尊心的一種挑戰(zhàn)。她很快意識到,外國人跳舞,不僅僅是娛樂,亦是社會交往之需。事后她專門研究了中外的跳舞歷史,自己也很快學會了跳舞,以致發(fā)展到著迷的程度。

她在《說舞》一文中說:

跳舞為國粹之一,非僅傳自歐美也。吾國文化之興,基于六藝,而樂與焉。樂于歌舞常相輔為用,見《禮記》及各經(jīng)傳?!?/p>

歐洲跳舞,導源于古代希臘、羅馬,普遍于近世各國。其中以西班牙、俄羅斯人擴充而發(fā)展者為最多……有名目相同而步法略異者;有名稱雖異而步法略同者;有由一種內(nèi)在截取之,別為一名者。紛紜變化,不勝詳究。但簡單分之,一為古式舞(Classical Dance),一為時式舞(Modern Dance),即Waltz, Fox-Trot, One-Step等?!?/p>

……舞之功用,為發(fā)揚美術(shù),聯(lián)絡(luò)禮交,愉快精神,運動體力。若舉行于大典盛會,尤足表示莊嚴,點綴升平景象,非此幾無以振起公眾之歡拤也。

呂碧城跳舞也能跳到極致,不長時間,她從理論到實踐已達到非常專業(yè)的水準。

在樂隊的伴奏聲里,她“蹲蹲僛僛”,“旅進旅退”,“憲左致右”,“俯仰屈伸”,什么三步、四步更不必去說,她的探戈、倫巴、華爾茲等,皆駕輕就熟、瀟灑自如、旋轉(zhuǎn)騰躍,如入無人之境,引得那些美利堅“湯姆”,都愿與她一試身手。

最典型的要數(shù)那位姓湯姆的美國青年礦工。

呂碧城通過與這位青年礦工跳舞,漸漸深入到西方的社會肌里。在國外與人交流,從不問對方的年齡、職業(yè)、籍貫之類的話題,呂碧城與這位青年礦工跳舞,除互通姓名外,一切亦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