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韋皇后強(qiáng)插親信 李令月霸占水碾 1

唐玄宗 作者:趙揚(yáng)


李隆基回頭一看,發(fā)現(xiàn)一張笑臉面對自己。此人名叫王崇曄,現(xiàn)任殿中省尚衣局尚衣奉御。按說一個五品官員不在今日朝會之列,然尚衣局掌皇帝服御之事,今日安樂公主新婚回拜父母,服御之事不敢有些許差池,王崇曄自平明起就打起精神在這里服侍。

王崇曄輕聲道:“早聽說阿瞞兄回京,今日方才得見。大典過后,阿瞞兄一定入敝府小酌幾盞?!?/p>

李隆基見太平公主夫婦舞罷,場面有些忙亂,遂后退兩步與王崇曄并排,執(zhí)其手道:“我在潞州日日憶起你,這次回京早想一聚,奈何被大典絆著身子,得罪得罪?!?/p>

王崇曄一笑道:“彼此彼此,公主的事兒忙不完,我們畢竟不能安心相聚。阿瞞兄,愚弟近日又挪了一處新宅子,嗯,明日晚間,我專程去請,我們好好樂一樂?!?/p>

王崇曄是李隆基在京城時熟稔的朋友,此人倜儻任俠,輕財縱酒,長安少年皆以與他相識為榮。李隆基善騎射,愛玩毬,且有吟詩弄樂之雅趣,又是皇家親王,兩人稍一接觸,頓時成為知音。王崇曄在與李隆基接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還惜字如金,不言則矣,如若開口,必能一語中的,頗有三國時曹操之謀略,遂在密友中稱其為“阿瞞”。李隆基畢竟少年心性,很樂于接受這個稱號。

朝會結(jié)束,諸人散去,李隆基回府。午后小憩一會之后,想起張暐提起的寶昌寺僧人普潤,遂在行囊中撿出張暐之書,再喚過王毛仲和李宜德隨行。三人乘馬從隆慶坊出發(fā),蹄聲嘚嘚,向城西南的寶昌寺行去。

李隆基到了寶昌寺門前,讓兩人在門前牽馬等候,自己獨(dú)自入寺。

聞聽沙彌傳報相王府臨淄王來訪,寶昌寺住持普潤急忙迎出門外。普潤五短身材,肌肉緊繃,頭大額寬,眼睛精亮,給人以奇異的初步印象。李隆基眼觀普潤,心想此人去做一名農(nóng)夫正合適,做僧人就有些勉強(qiáng)了,張暐是何因緣認(rèn)識了這個寶貝?他正在胡思亂想間,普潤來到面前合十為禮道:“阿彌陀佛,臨淄王光臨敝寺,闔寺生輝。請臨淄王入靜室奉茶。”

看到普潤廢話不多,李隆基遂還禮隨同入室。

李隆基之前也打聽了普潤的來歷,此人為禪宗七代大弟子普寂的師弟。普寂號稱大照禪師,現(xiàn)居洛陽,門下弟子數(shù)百。自達(dá)摩開創(chuàng)禪宗一脈,到了五祖弘忍時代,其大弟子神秀繼承其衣缽在京師等地開堂收徒,香火甚旺,號稱禪宗六祖,神秀圓寂后,普寂則成為禪宗第七代代表人物。普潤雖為普寂師弟,卻不像師兄那樣專注佛學(xué),而是喜愛與達(dá)官貴人交往,且博通旁門,當(dāng)朝廷從洛陽遷回長安時,普潤毅然離開師兄,獨(dú)自入長安,成為寶昌寺的住持。

小沙彌奉上香茶,此茶與李隆基日常所飲滋味相去甚遠(yuǎn)。普潤閱罷張暐來書,揮手令小沙彌退出,然后說道:“臨淄王到了潞州,那里畢竟荒涼,有了張暐相伴,臨淄王倒是可以省去許多寂寥。觀臨淄王此次回京,大約可以不用再回潞州了?!?/p>

李隆基此次回京參加大典,按照規(guī)制,待大典結(jié)束,至多在京城混過新年,即需要返回治所。李隆基此前并未想過這個問題,現(xiàn)在普潤未提卜筮之事,上來就提留京問題,李隆基一時想不通普潤緣何以此為話題,因問道:“我現(xiàn)任潞州別駕,朝廷并未改任,按例應(yīng)該返回。禪師如此說,莫非有了別種因緣?”

唐玄宗第一卷?亂世爭雄第二回韋皇后強(qiáng)插親信李令月霸占水碾普潤微微一笑,說道:“如今‘斜封官’云聚朝中,京中又怎么會多了一個別駕閑官?”

李隆基頓時了然于心。所謂的“斜封官”即是韋后、安樂公主及上官婉兒等人繞開正常銓選程序,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或是奴婢之流,只要能奉上三十萬錢,她們都能找到皇帝李顯討要一紙授官敕書,然后斜封著交給中書省讓其執(zhí)行。由于封官太濫,致使宰相、御史以及拾遺三種官職總量大增,相關(guān)官衙里無處可坐,被時人譏為“三無坐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