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莎士比亞(十一)

神圣真理的毀滅 作者:哈羅德·布魯姆


奇怪的是,約伯最終獲得了對他美德的報償,可李爾王雖然經(jīng)過凈化和提高,卻遭受了考狄利婭被愛德蒙的爪牙殺害的痛楚。于是我想,莎士比亞之所以喚起《約伯記》,是為了強調李爾王悲劇的徹底否定性。如果李爾王的妻子活著,她一定會效仿約伯的妻子,勸他的丈夫拋棄上帝去死。從實用主義的觀點看,這樣的命運倒比現(xiàn)在李爾最終遭受的要好一些。

葛羅斯特這條副線可以說是精心的安排,李爾王像約伯一樣認為,他的遭遇是獨一無二的,葛羅斯特的故事恰好是一個反駁。李爾王的悲劇不是他所想象的悲劇,它與其說是兒女忘恩負義的悲劇,不如說是有著啟示錄色彩的虛無主義的悲劇,它具有普遍的意義。我們并不贊同李爾王的那些肆意的詛咒,不過這些詛咒逐漸跟他對瘋狂的恐懼連在一起,那還是一種對內心正在生成的女人氣的恐懼。像那些詛咒一樣,李爾王的瘋狂最終來自他對自身的那種圣經(jīng)般的感受,他想成為自己的一切,所以就非常害怕自己什么也不是。他對自己的瞎眼非常關注,這似乎類似于一個年老的活力論者擔心陽痿、死亡一樣。不過李爾決不只是一個衰老的英雄,甚至也決不只是一個陷于瘋狂、走向死亡的偉大國王,莎士比亞賦予他非凡的口才,他滔滔不絕,無人可及。李爾王的形象舉足輕重,因為他的語言力過九鼎,我們相信,這種榮光非他莫屬。

在這部戲劇中,大自然既是開端也是結束,是創(chuàng)生之母也是災難之根,在惡魔的世界和天神的領地之間,李爾王的作用應該是守衛(wèi)其中間地帶。但他一敗涂地,隨之而來的悲劇吞沒了整個世界,其慘痛在文學中無可企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