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總是把自己的欲望放在首要位置。這既可以看作是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又仿佛是一種理所當然的選擇。想吃的東西,想去的地方,喜歡的明星,大家一下就能夠說出很多,但能明確說出自己是什么樣的人的卻不多。因為人們并沒有把自己放在心上,即使把自己的欲望放在首要位置,卻依舊覺得孤獨。
大部分人都把原因歸結(jié)于生活的忙碌,認為思考這樣的問題是一種奢侈。于是人們只顧著關注別人的生活,傾吐著自己的不滿,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一輩子就這么過去了。
我們從小就知道,按別人說的去做就是“聽話的好孩子”。長大之后,我們?yōu)榱顺蔀椤坝杏玫娜恕?,得到別人的肯定,所以選擇了觀察別人的眼色、迎合他人期待的生活方式。于是,我們漸漸遺忘了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你知道什么東西對你來說是重要的,并給了你滿足感嗎?沒錯,是你自己。我們都知道實現(xiàn)自我價值很重要,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yōu)槭裁床荒転榱俗约憾钅??‘尋找自我價值’是一種斗爭。當我們找不到生活的意義的時候,我們會因為眼前的一些事陷入一種無力感,覺得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你人生的主動權(quán)也許會被別的人或事奪走?!?/p>
只用了20分鐘,我便找到了演講的法則。如果用很多專業(yè)性的詞匯和抽象的概念來演講,人們自然會覺得厭倦。 比如那些領導們,眼睛合上了又努力睜開,就像受到了睡夢的呼喚似的。
我想起了自己剛進公司時的那段經(jīng)歷。在那么多的男性前輩面前犯了很多錯誤,鬧了不少笑話。當我說起那些意外犯的錯誤的時候,大家都樂不可支,尤其是那群從睡夢中醒過來的領導們。
尋找自我價值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向自己發(fā)問,問自己“我到底是誰呢”,答案會在這樣的提問中漸漸浮出水面。
“我呀,從小的時候開始就以觀察人為樂趣。每當遇到一個人,我都忍不住想要知道這個人在想些什么,然后通過和對方的交談,進一步掌握他的內(nèi)心活動。如果直接交談不行,我就再換一種方式。”
上高中的時候我想成為精神科醫(yī)生,第一志愿就是醫(yī)科大學,但是落選了,最后上了第二志愿的工科大學。直到工作的時候,還是沒有考慮過“我到底是誰”的問題。為了適應職場生活,我忙得昏天黑地,男朋友當時又在準備司法考試,為了照顧他,我更是掉進了忙碌的旋渦中,無暇思考“我到底是誰”。
要同時兼顧婚姻與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那時候,保守的社會風氣使得結(jié)婚的女職員有一大半都因為自己或他人的意愿在結(jié)婚后放棄了事業(yè)。我覺得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應該是他人的意愿吧!至于生了孩子之后,那些年輕的女職員就更不會回到職場中了。
我那時候就發(fā)誓要成為一個完美的職場女性。但是沒有人站在我這邊,大家都在暗暗地給我施壓,勸我辭職。父母、婆婆沒法理解一直在堅持的我,甚至連我最信賴的丈夫也是如此。他放棄了考試而選擇工作,所以一直勸我快點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