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16日,亞馬遜網站萌芽之時,一天只能接十來個訂單。為了將用戶由線下吸引到線上,亞馬遜把圖書也賣出花樣來:
貝索斯先使出最拿手的制勝法寶——折扣與低價。亞馬遜將30萬部圖書全部以10%的折扣銷售,第一周便大獲全勝,收到了價值1.2萬美元的訂單,第二周更是接到價值1.5萬美元的訂單。就這樣一招制敵,大型連鎖書店礙于高昂的成本費用,只能看著亞馬遜爆發(fā)式地發(fā)展。
然后,貝索斯緊抓顧客心理,在網站上添加又增加了一些特色:即根據購買記錄進行相關推薦、鼓勵用戶貢獻書評,以及用戶互評等互動方式,拉近作者與讀者的距離,讓他們可以直接在線交流。這一步高棋使亞馬遜廣泛吸納圖書愛好者,成了聚集了書友、作家的互動社區(qū),為網站帶來可觀的點擊率。
讓大家尤其不解的是,設立書評倒也體現人性化,可把負面評價也赤裸裸地放在頁面上,這種做法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后來的事實證明,貝索斯的此舉為吸引客戶、形象塑造等方面打下堅實基礎。通過設置推薦系統(tǒng)、搭建社交平臺等營銷手段,貝索斯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亞馬遜也在口口相傳中日益強大起來。
此外,亞馬遜的獎勵手段也毫不吝嗇。為了鼓勵UGC①和社交氛圍,亞馬遜連續(xù)六周,對當周最佳選篇作者贈送最低1 000美元最高10萬美元的獎金。不僅吸引了購買者的眼球,還引來更多文人墨客為其潑墨壯大聲勢。
可以說,亞馬遜對用戶需求的把握程度之到位,讓實體書店感到汗顏。貝索斯把這件看上去繁瑣無味的事做得如此風生水起,當眾人提到新秀亞馬遜時,總會有年青人情不自禁地贊嘆道:“It’s cool(它很酷)。”
而后不甘于只做圖書“二道販”的貝索斯,又顛覆性地推出電子書出版業(yè)務,使作者通過網絡平臺在線出版成為可能,讓被波及的傳統(tǒng)出版業(yè)商家們不禁以淚洗面——貝索斯所到之處,總會有顧客歡喜商家憂的對比局面。
就這樣,貝索斯玩轉了圖書網上銷售、出版等一系列流水線環(huán)節(jié)。若從另一個角度看,貝索斯做的并不是圖書,而是閱讀,他沒有致力于去變更圖書的內容,而是打破了限制,改變了閱讀方式。這一創(chuàng)舉,讓這個從華爾街跳出來的家伙一戰(zhàn)成名。
找到市場盲點,企業(yè)便不會因后續(xù)力不足而踟躕不前。原因在哪里?就在于企業(yè)接下來所要經營的不只是一個單品,極可能因而打造出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產業(yè)格局,進而重塑行業(yè)廣度。顯然,這對于今日掙扎在生存邊緣的眾多中國企業(yè)而言,是個不錯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