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陳小魯,陳毅元帥的兒子。他是羅點點創(chuàng)建的“選擇與尊嚴”團隊的成員。陳小魯說,他加入這個團隊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當年沒能替父親做出一個解脫痛苦的選擇。“那時我父親,可能已經(jīng)是基本上沒有知覺了。那么這個喉嚨里是切開氣管,插個管子,他已經(jīng)不能講話了,身上都是管子,那我看得非常難受。就是這個人躺在這個地方,人已經(jīng)不成形了,經(jīng)過這個疾病的消耗,然后就是靠這個呼吸機、靠這個輸液、靠打強心針在維持?!?/p>
我說也許在外人看來,會覺得說所有這些管子和心肺復蘇,是為了延續(xù)他的生命。陳小魯說:“對,但是延續(xù)生命的結果是什么呢?一個是他本人很痛苦,一個是大家都很痛苦,另外就是這個國家資源的浪費?!?/p>
“您當時問沒問過醫(yī)生?”
“我就問了一個,能不能不搶救?當時醫(yī)生就跟我講了兩句話,我記憶深刻。第一個說,你說了算嗎?你雖然是他的家屬,但是作為你父親這樣一個人,搶救不搶救是你說了算嗎?第二個就是我們敢嗎?”
他無言可對。
這樣的事例很多,他的母親、好友也都是這樣去世。羅點點說巴金先生最后的六年時光都在醫(yī)院度過,有嚴重的抑郁癥和帕金森癥,后來只能夠靠喂食管和呼吸機維持生命。周圍的人對他說,每一個愛他的人都希望他活。巴金先生不得不強打精神,說再痛苦也要配合治療,還不止一次地說過:我是為你們而活。
羅點點說:“對一個他活著讓我們覺得這個世界更好的這樣的人,當生命和自然已經(jīng)給他規(guī)定了一個命運的時候——第一,我自己覺得順其自然是最好的;第二,我覺得大家尊重他自己的選擇,這是最好的。”
她說中國人往往附屬于一個家族、單位、傳統(tǒng)、政治、文化,集體意志高于個人意志,以至于對一個人表達尊重的方式,往往是剝奪了這個人選擇死亡的權利。而真正的尊嚴是一個人的自我意志優(yōu)先,“不管他是什么樣的一個社會身份,不管他是否德高望重,對吧?他自己只要有了選擇,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尊重他”。
2005年10月17日,巴金先生心跳變慢,醫(yī)生判定他已經(jīng)進入彌留時刻,這次巴老的家屬堅決要求放棄搶救,最終得到了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