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心為民(10)

官德 作者:梁衡


身居官位,每天都要和上級、下級打交道,都要面對官位比自己高的人,面對普通的老百姓。如何正確認(rèn)識和處理上下級之間的關(guān)系,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對上、對下呢?當(dāng)前,一些官員對上是唯唯諾諾,尋找依附;對下則封官許愿,結(jié)黨營私;對同級則是貌合神離,臺上握手、臺下踢腳。有的熱衷于拼背景,拼后臺,拼關(guān)系,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有的習(xí)慣說瞎話,沽名釣譽,編造虛假政績。許多造假行為甚至公然招搖過市,冠冕堂皇。有的為一己私利,逞一時之氣,竟然是非不分,不惜觸犯法律。

日常工作生活中,當(dāng)然需要對師長予以尊敬,不能回避對下級、晚輩的批評幫助。所謂“尊上不媚上,使下不欺下?!钡F(xiàn)實中多表現(xiàn)為對上諂媚、逢迎,對下欺凌、壓制,而遑論對上的批評幫助和對下的尊重尊敬。而要把握好這個度,根本的方法并不是善于揣測上意、思考馭下之術(shù),而是不計私心私利,為百姓著想。以公心相待,無論批評還是尊敬,都可以與實際相符,從而為人所接受和理解,也就不會出現(xiàn)媚上、欺下的問題,反過來也會贏得上下級的尊重和認(rèn)可。

前面提到蘇軾有“蘇賢良”的美稱,在他的為官經(jīng)歷中,還有一段為了百姓而兩次得罪宰相而受排擠的故事,真正體現(xiàn)了一種為民著想而不諛上的態(tài)度。最初,蘇軾反對宰相王安石的激進改革,直言改革會危害老百姓的生活,并上書勸告皇帝要優(yōu)先富民。因反對改革,他被排擠出朝廷。后來,王安石變法失敗,司馬光執(zhí)政后,全盤否定改革。這時,蘇軾不是以反對改革派的姿態(tài)出來撈取政治資本,獲得更高的職位,而是在獲得司馬光的重新任用后,又站在百姓的角度,冷靜客觀地建議司馬光吸收王安石新法的合理部分。為此,他與司馬光又發(fā)生激烈爭執(zhí),再一次被排擠出朝廷。

鄭板橋在范縣作縣令時,時常自省家里有沒有收受賄賂,桌子上有沒有未辦的公文??臻e時,他經(jīng)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以至于有人忘記他是一縣的長官。后來調(diào)任到濰縣作官,恰逢荒年,百姓生活極為困難,甚至到了“人相食”,也就是人吃人的地步。鄭板橋看到這種情景后,立即命令開官倉放糧賑濟災(zāi)民,當(dāng)時有人阻止,說這樣的事要先向上級請示,他說:“都到什么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zhuǎn)往復(fù),百姓怎么活命?上邊要是降罪下來,我一個人承擔(dān)?!庇谑情_官倉賑濟災(zāi)民,使上萬人得以活命。到他任期結(jié)束的時候,濰縣的老百姓依依不舍、沿路相送。

從前山西晉城產(chǎn)一種稀有蘭草,歲歲進貢。然此地叢山峻嶺,崖高林密,年年因采貢品死人。有一任縣令實在不忍百姓受苦,便冒欺君之罪,謊報因連年天旱此草已絕跡,請免歲貢。從此當(dāng)?shù)厝颂哟丝嘁?,百姓為其立碑。封建時代人們盼體恤民情的好官,所以就留下不少這類的刻石,留下了這類不諛上欺下官員的美名。

《晉書·陶潛傳》中說陶淵明,“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本褪且驗樘詹辉笧榱丝h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地去阿諛賄賂有如鄉(xiāng)里小人一般的權(quán)貴。這與今天一些官員的做派形成了多么鮮明的對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