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錢師的著述內(nèi)容,都是以史學、經(jīng)學、文化、思想、考據(jù)、理學等范圍的學術(shù)性論文為主,屬于文學的,就只有《中國文學講演集》而已?!吨袊膶W講演集》原是錢師有關中國文學的講演記錄,計共十六篇,1963年由香港人生雜志社出版。篇幅雖不太多,但涉及的范圍卻相當廣,所提的論點也很深入,頗多獨到的見解。此書1983年增加了十四篇,共三十篇,改名《中國文學論叢》,由臺灣東大圖書公司出版。除了這些偏重作品欣賞與研究的文章外,錢師也有些情文并茂、感人至深的文學作品,如《朱懷天先生紀念集》《湖上閑思錄》《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靈魂與心》《雙溪獨語》《晚學盲言》等抒發(fā)個人思想與感情之作。顯然,我們的史學權(quán)威、國學大師,一直都沒有忽略對文學的興趣,至于“中國文學史”,更是他在教壇上經(jīng)常要講授的課。
錢師個子不高,但步履穩(wěn)重,雙目炯炯有神,使人望之而生莫名之畏。加上他在講課時聲音嘹亮,抑揚有致,徐疾有度,在講壇上往來踱步之間,散發(fā)出一股非常獨特的神采。所以,在上他的“中國文學史”課之時,同學們都全神貫注,靜心聽講。他的每一課就像每一個專題一樣,非常吸引人。
我們新亞有個很好的傳統(tǒng),就是每個月都有個月會舉行,全校學生都會參加,除了簡單的校務報告外,還會邀請嘉賓或校內(nèi)老師作主題演講,演講辭都由學生作記錄,然后刊登在定期出版的《新亞生活》刊物上。錢師是主要講者之一,這些講辭,其后都匯集成書,取名《新亞遺鐸》。此外,錢師也往往受邀到校外機構(gòu)作專題演講,不論是校內(nèi)校外,大都有一位同學獲指派替他作記錄。而在這些同學之中,我們廣東籍的學生往往只是偶一為之而已。就記憶所及,替錢師作記錄最多的,葉師兄應該是其中極少數(shù)者之一。他一直追隨著錢師,也一直好好地珍藏著他所記錄的錢師筆記,應該說,他是錢師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早前他在報刊所發(fā)表的《錢師論經(jīng)濟》《中國經(jīng)濟史》以及《商務報》的《錢穆講學粹語錄》等,都是他積存多年下來的成果。而對錢師學術(shù)的傳揚,他可說貢獻良多,居功至偉。
如今,錢師講授的《中國文學史》講義就要出版了,這真是莫大的喜訊。尤其像我這么樣的后輩,只修讀過半年的課而已。現(xiàn)在雖已是垂暮之年,但依然有機會看到錢師完整的《中國文學史》面世,圓了多年未完之夢,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
而于葉師兄一再推廣錢師學術(shù)、惠益后人的初衷,又怎可以只是向他再三致謝而已呢?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