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無論你是不是骨干員工,都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不要過于看高自己。任何時候、任何領域,只有有價值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運。身在職場,只有表現(xiàn)出了自己在公司里的價值,你才不會被解雇。
骨干員工,無論其資質、能力,對企業(yè)的重要性自是不可言喻。但是,有些骨干員工把這種“優(yōu)勢”當成自己的“免死金牌”,認為他所在的崗位至關重要,少了他,公司將寸步難行。
某IT公司的王春陽,已經和公司“聯(lián)姻” 3年了。從一開始的編程員到現(xiàn)在的軟件開發(fā)工程師兼技術總監(jiān),可謂崗位之重要,價值之重大。身為骨干人員的王春陽漸漸地也有了輕飄飄的感覺:讓公司領導給他解決房、車等問題,還要有公司的股份。而且,王春陽還揚言,如果這些條件不能滿足的話,他就會辭職。
就這樣,沸沸揚揚的謠言傳了近半年。半年后的某一天,公司老板找王春陽談話,直接明了地挑明:這些條件,我一個都不答應。如果你愿意干,我們歡迎;不愿意,我們歡送。顏面掃地,王春陽竟然沒有意識到老板會對他這個骨干員工說這種話。當然,王春陽只能選擇悄悄地離開。
原來,這位老板在半年前謠言初起的時候,就進行了兩手準備:委托獵頭從市場中尋找一個能代替王春陽的人才;另外,還安排王春陽的副手多挑大梁。如今,這兩手成果都很硬。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壞的年代。21世紀最缺的是人才,最不缺的也是人才。說到底,我們不過是紅塵一過客而已。名人也好,草根也罷;能干也好,優(yōu)秀也罷,誰也躲不過被取代和遺忘的命運。
地球離了誰都照樣會轉。在職場當中,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上了軌道的企業(yè),離開了誰都會照常運作。
任何一家企業(yè),要維持其正常運作并不是因為某一個人的存在,而是一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企業(yè)相當于是一臺結構復雜的機器,需要許多零部件配合,你做出了一些成績,不能當做是你一個人的功勞,你只是這臺機器上的一個“零部件”而已。
韓愁飛在一家培訓機構做副總經理,他一天基本要工作 12個小時以上,每一項工作都全力以赴去做得最好。董事會都建議讓韓愁飛休假一段時間,可他還是拒絕了。企業(yè)內部及朋友圈中有很多人敬佩韓愁飛,都說他有職業(yè)道德,有上進心。有一次,韓愁飛私底下跟一個好朋友說 :“我哪有那么偉大,只不過我怕這一休假,就變成長休了?!痹瓉?,韓愁飛所在的公司有 3個副總,實際上缺了誰都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惟一痛苦的是你失業(yè)了,你就要重新為自己的飯碗考慮了。
職場中,上文案例里的韓愁飛的情況并不是個案。所以,作為企業(yè)的骨干員工,切不可有不可替代的心理。因為它會讓你缺乏危機意識,把現(xiàn)在的“優(yōu)勢”變成“阿喀琉斯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