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理解劉少奇對確立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貢獻 (4)

黨史熱點面對面 作者:石仲泉


——二是1941年7月,劉少奇在華中局黨校發(fā)表的《論黨內斗爭》演講。這篇演講稿傳到延安,毛澤東看到后,要《解放日報》全文刊載,并親寫編者按語,說這個演講“理論地又實際地解決了關于黨內斗爭這個重大問題,為每個同志所必讀?,F(xiàn)當整風學習開展與深入的期間,特為發(fā)表,望全黨同志注意研讀”。

——三是在上次演講后10天,華中局黨校教育科長宋亮(孫冶方)寫信請求劉少奇解答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問題。劉少奇寫了《答宋亮同志》的回信。在這篇回信中,他闡明了革命理論對于實際斗爭的指導意義,指出:“中國黨有一極大的弱點,這個弱點,就是黨在思想上的準備、理論上的修養(yǎng)是不夠的,是比較幼稚的。因此,中國黨過去的屢次失敗,都是指導上的失敗,是在指導上的幼稚與錯誤而引起全黨或重要部分的失敗,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敗。直至現(xiàn)在,缺乏理論這個弱點,仍未完全克服(雖然黨內少數(shù)同志特別中央的同志是有了對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統(tǒng)一理解)。因此,現(xiàn)在提倡黨內的理論學習,就成為十分必要。”

上述前兩篇文章被列為全黨整風必讀文獻,發(fā)揮了巨大作用。第三篇《答宋亮同志》一文的內容,實際上是呼應毛澤東在5月作的《改造我們的學習》演講的,矛頭直指王明教條主義。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后期,跟著王明犯錯誤的有的領導人,不承認那時的錯誤是路線錯誤。劉少奇講的是“指導上的失敗”不是“工作上的失敗”,正是針對此而言的。該文同《論黨內斗爭》一樣,是對毛澤東發(fā)動整風運動的有力支持。張聞天由于犯有王明教條主義錯誤,這時已成為中央領導層整風的重點對象之一。他在黨內負總責的地位,自六屆六中全會傳達季米特洛夫關于中共中央要以毛澤東為首解決統(tǒng)一領導的意見后已有改變,人們熟悉的“毛洛”體制實際上不復存在。毛澤東早就想解決黨的思想路線問題。開展延安整風運動,研究黨的歷史問題,批判教條主義、主觀主義,就是為了確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思想路線。整風運動開展后,在領導全黨批判王明錯誤路線的斗爭中,有一個思想一致、配合默契的助手,對于毛澤東來說是太需要了。這時,劉少奇自然成為協(xié)助毛澤東的最合適的人選。他能被選中,除了前述政治條件之外,他具備擔當此任所必須具備的理論條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 整風運動確立劉少奇成為毛澤東主要助手地位

整風運動的開展,既使劉少奇成為毛澤東領導整風斗爭的得力助手的地位得到公認,也使劉少奇成為毛澤東領導全黨工作的主要助手的地位首先在中央領導層取得共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