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讀(3)

與神對話 1 作者:尼爾·唐納德·沃爾什


到俄勒岡州的最初幾年,沃爾什過著典型的美國中產(chǎn)階級生活:擁有溫暖的家庭和不菲的收入。然而命運似乎總在和沃爾什開玩笑。就在他的生意漸有起色的時候,他出了嚴重的車禍,差點死于非命。脖子骨折的他大難不死,但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才康復。出院后,沃爾什發(fā)現(xiàn)公司已經(jīng)倒閉,失去收入來源的直接后果是生活質(zhì)量急劇下降,從而引發(fā)了不可調(diào)和的家庭矛盾。這次沃爾什面對的不僅僅是第四次失敗的婚姻,還有嚴重的生活問題:搬出曾經(jīng)的家之后不到幾個月,年過四十歲的他身無分文,只能在俄勒岡州的杰克遜溫泉公園露宿,依靠撿易拉罐換來的錢和好心路人的施舍過日子。

如此沉重的打擊并沒有摧毀沃爾什對生活的信心,他振作起來,戲劇性地在某個廣播電臺找到了兼職,重新走上了年輕時走過的道路:靠著自己的能力和勤奮的態(tài)度,他很快轉為正式員工,最終成為該電臺的節(jié)目主持人。

他曾見過底層的生活,他曾餐風露宿,但現(xiàn)在他似乎又走在人生的正途。然而,沃爾什再次感到生活的空虛。1992年春天,他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不知道自己何以會遭遇那么多的挫折和痛苦。那年2月某日,沃爾什午夜夢回,給神寫了一封信。“我的人生為什么如此失敗?”他用圓珠筆在黃色便箋本上憤怒地寫道。

后來的事情眾所皆知:這封質(zhì)疑的信得到了神圣的回答。根據(jù)沃爾什自己的說法,他聽到一個溫柔而和藹、溫暖而充滿愛意的聲音,回答了這個和其他問題。他感到震驚而又豁然貫通,匆匆把答案寫在紙上。他的提問持續(xù)了三年,1995年,他把部分抄錄下來的答案付梓,就是這本備受歡迎的《與神對話》。

對于尼爾•唐納德•沃爾什這種說法,深信不疑者有之,斥之為騙子者亦有之。但所有看過這本書的人,無不為它的睿智而折服,為它的愛心而感動,為它的幽默而微笑。那么,《與神對話》到底是本什么樣的書呢?

雖然書名帶有很濃郁的宗教色彩,《與神對話》卻不屬于任何傳統(tǒng)宗教,而是博采眾多宗教和哲學流派所長,兼收自然科學的成果,提出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比如書中對宇宙起源的解釋,便完美地融合了現(xiàn)代物理學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和《道德經(jīng)》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觀點。書中的“神”認為感覺比知識更加可靠,日內(nèi)瓦哲學家盧梭也曾提出類似的觀點。“神”指出,靈魂的最終目的是達到神的境界,我們能夠在古印度的《薄迦梵歌》中看到同類的觀點。“神”說現(xiàn)實是意志創(chuàng)造的表象,稍微有哲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叔本華的成名作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神”提出萬物皆神的觀點,印度教和斯賓諾莎也有與此一致的看法。

但《與神對話》最吸引人的地方,或者說最了不起之處,在于它用通俗優(yōu)美的語言,提供了全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當今社會的物質(zhì)生活雖然極其豐富,但現(xiàn)代人并不比古代人更加快樂,或者說現(xiàn)代的富人往往未必比窮人更加快樂,對此心理學、社會學乃至腦神經(jīng)科學都提出了很多解釋,但是它們都沒有“神”說得透徹明白:

世界上的錢不夠多,時間不夠多,愛情不夠多,食物、水和同情不夠多……總之好東西統(tǒng)統(tǒng)不夠多。人類特有的這種‘不夠’意識創(chuàng)造和反復創(chuàng)造了你如今看到的這個世界。(第1卷,第172頁)

《與神對話》不但提供可行的建議讓讀者消弭這種有害的消費主義意識,還一針見血地指出現(xiàn)代人的憤怒、憂愁與怨憎的來源:過度的個體主義造成的受害者心態(tài)。在當代社會,尤其是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個人主義的發(fā)展使得個體和社會處在對立的兩端,許多人自然而然地將個人的不幸歸咎于社會和政府,面對世界的不完美往往只顧怨天尤人。但是“神”指出,唯有意識到你對這個世界的現(xiàn)狀負有責任,你才有能力去部分地改變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