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擺脫自私才能讓自己擁有更多

心理學是什么玩意兒 作者:龐曉東


自私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病態(tài)心理現(xiàn)象?!白浴笔侵缸晕遥八健笔侵咐?,自私指的是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常有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等行為。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輕微一點是計較個人得失、有私心雜念、不講公德;嚴重的則表現(xiàn)為為達到個人目的,侵吞公款、誣陷他人、殺人越貨、鋌而走險。自私之心是萬惡之源,貪婪、嫉妒、報復、吝嗇、虛榮等病態(tài)社會心理從根本上講都是自私的表現(xiàn)。自私作為一種病態(tài)社會心理,有很強的滲透性,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存有私心雜念。其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形式。

1. 嫉妒他人 。自私的人嫉妒心強,心中只有自己,根本不能容納別人。如果誰的本事比他強,取得了好成績,甚至在容貌、身材等方面超過他,他就會感到難受,于是想方設法詆毀、誣陷、為難比他強的人。嫉妒心有時會將人引入瘋狂的狀態(tài),甚至會導致傷害別人等違法行為的發(fā)生。

2. 技術壟斷與剽竊。過去社會上有些手藝人身懷絕技,但從不肯輕易將技術傳授他人,怕“傳給徒弟,餓死師傅”;有的人“傳兒不傳女”、“傳女不出嫁”;有的人則終身不授后人,將技術帶入墳墓,結果使我國許多優(yōu)秀的民間傳統(tǒng)手藝銷聲匿跡?,F(xiàn)在還出現(xiàn)了另外一種情況,有些技術人員將本企業(yè)的某些專利技術盜取并賣給其他企業(yè),以換取個人的好處,有的假冒著名商標,有的盜用版權,以謀私利,等等。

3. 不講公德。公德是指公民在社會生活中所應遵循的道德準則,對此有些人卻漠然視之,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隨意損壞公共物品,等等。

4. 以權謀私。這主要表現(xiàn)在某些掌握管理權、經(jīng)營權、行政權的人身上。他們以權謀私,以致黨風、政風、行業(yè)之風不正。少數(shù)人手握權力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搞權錢交易。

5. 以錢謀私。社會上有些人為了拉關系、走后門,不惜用金錢、禮品去賄賂有權之人,用金錢為自己謀利。

從上面所列自私行為的幾種表現(xiàn)可以看出,凡自私的人都有這樣的病態(tài)心理,即“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公家的事小,自己的事大”,“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利人者是傻子,利己者是聰明人”,“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誰不吃”,等等。這些心理經(jīng)社會傳播,逐漸變成了一種流行的畸形心態(tài)。由于社會制約機制尚不健全,某些自私自利的人確實從中撈到了某些好處,更使得自私之風盛行不衰。然而,自私導致腐敗,導致極端的個人主義,導致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敗壞社會風氣,是違法亂紀的根源。

對自私的心理調適有如下方法。

1. 內省法。這是構造心理學派主張的方法,是指通過內省,即用自我觀察的方法來研究自身的心理現(xiàn)象。自私常常是一種下意識的心理傾向,要經(jīng)常對自己的心態(tài)與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觀察時要用社會公德與社會規(guī)范作為客觀標準。要反省自己的過錯,就必須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強化社會價值取向,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模范學習,對照榜樣找差距,并從自己自私行為的不良后果中看危害、找問題,總結改正錯誤的方式。

2. 回避性訓練。這是心理學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為基礎,以強化為手段而進行的一種訓練方法。通俗地說,凡下決心改正自私心態(tài)的人,只要意識到自私的念頭或行為,就可用縛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筋彈擊自己,從痛覺中意識到自私是不對的,促使自己改正。

3. 多做利他的事。一個想要改正自私心態(tài)的人,不妨多做些利他的事。例如,關心和幫助他人,給希望工程捐款,等等。私心很重的人,可以從乘公交車讓座、借東西給他人這些小事情做起,多做好事,從而在行為上糾正過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態(tài),從他人的贊許中得到利他的樂趣,使自己的靈魂得到凈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