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男女差異的常識
大家在平日生活中是否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我就是怕男(女)的這一點”、“你看,女人就是喜歡憑感覺”。
當然,諸如男人的上進心、女子魅力、男子漢、好女人之類的字眼也不少,它們無一不是以男女差異對人們進行分類。因此我們常用“像個男人”或“像個女人”來形容別人。
這是因為現(xiàn)代社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早前的男女劃分和固定看法已經無法應對現(xiàn)在的生活。因此,在進行評判之前,對男女的區(qū)分應該有一個新的標準與原則,而本書也旨在將區(qū)分男女的標準與原則重新進行整理。
一般來說,擁有怎樣的特征才算是比較男人化呢?而作為女人常受人關注的又是哪些特征呢?在此,我將會以各種角度對男女差異進行剖析和總結,希望給大家一個參考。
從三點看男女
此書作為“男女學入門書”,大致可以從以下三點出發(fā)進行分析。
第一點是本能,從生理方面進行探究。從腦科學與生物學的角度出發(fā),講述雄性與雌性的差別。在這里我們將會追溯到石器時代,對狩獵習慣、生殖的本能、大腦的構造、荷爾蒙的構成進行一一分析。
第二點是從社會方面進行探究。因為人類不再是原始時代的雄性與雌性動物,而是文明高度發(fā)展的具有社會性的現(xiàn)代人類。所以男女的差異具體包含婚姻生活中的男女、職場上的男女、交流中的男女等。
第三點是從現(xiàn)代的日本進行探究。日本作為發(fā)達國家,女人走向社會的時間卻晚于其他國家。這里將會講述男女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如何一直延續(xù)至今,又受到怎樣的倫理約束。此外,還描述了一些文學作品與日常生活的小插曲。
大多的書會就以上三點中的一點作為貫穿全書的主線展開敘述。而本書將三點進行混合,取其精華后展現(xiàn)給大家。作為通俗易懂的“男女學入門”,本書沒有一味拘泥于學術上的準確性,而是將重點放在實用性上,希望大家在讀完本書后能有所啟發(fā)。
男女區(qū)分只是形式主義嗎
在經過一番自我剖析后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幾乎不可能簡單粗暴地將男女按照性別分為兩類,總有些人性格與性別不符,如何對這些人分類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顛覆以往的標準來對男女進行重新定義。由此我們會發(fā)現(xiàn),區(qū)分男女人格與血液占卜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按照本書的各個項目進行自我剖析的話,大家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性格中或多或少有些與自己的性別相偏離,有些項目描述十分準確,而有些項目卻與自己的狀況完全相反,許多人由此感到慍怒,這都在情理之中。不過這本書的目的并不是讓大家檢測這些項目的準確性(雖然大家能享受這個過程,也確實讓我覺得開心),大家關注的應該是與自己性別不合的部分,然后再思考如何在這方面進行改善,這才是本書真正的目的所在。
在每一個情景的結尾我都會教大家如何更順暢地與異性進行交流,還會以小對話的形式為大家模擬出真實的場景。這里我們講到的男人和女人,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按性別區(qū)分的男女,而是性格偏向相似的同一類人。例如,在男人粗心,女人細心這一節(jié)里,“男人”指的是“粗心的人”,而“女人”指的是“細心的人”。其他章節(jié)里面也是同理。
換言之,這里只是將人們的性格大致分為A、13兩類,根據(jù)A、B兩種性格的差異分別給出不同的建議,使相異的兩類人能更順暢地溝通。而在此書中,只不過是將A、B的特征放在稱為男、女的兩個不同容器里而已。